追随迪斯尼的小风潮,幼儿园的“迪斯尼嘉年华”也顺利的落下了帷幕,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长。而我们班的孩子借助一部影片――《汽车总动员》与老师一起行走完了愉快的四周,在这四周里记录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精彩的活动片段,也给我这么一个新老师带来了新的收获、新的体验、新的反思。
反思一:什么是生成课程
这一主题结束之际,我又重新审问了自己“什么是生成课程”?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曾用排除的方式他强调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因此,我认为:生成课程的确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我们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幼儿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不过,如果我们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孩子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幼儿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幼儿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样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探索很多也将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有所收获。除此,我们可以更好的考虑是不是可以将动画和原有蓝本课程相结合,从而融合出一种别样的精彩呢!
反思二:如何顺应幼儿兴趣,拓展教师思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如何将主题《汽车总动员》深入开展,为幼儿获得有效经验?如何将主题渗透孩子们的生活中?如何从幼儿的兴趣寻找切入点?……一系列问题从我脑海里发散出来。这时,“汽车”两字突然浮现在我的眼帘,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一下子拓展了原局限的思维中。因为汽车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交通工具,几乎每个孩子都拥有汽车玩具,足见孩子们对于汽车的喜爱。活动开展的思路有了,但为了切合迪斯尼《汽车总动员》主题,我在第一周按惯例进行了亲子调查,初步了解幼儿对迪斯尼的认识、对汽车总动员人物的认识、了解,从而延伸到孩子们生活中所感兴趣的汽车,并开展汽车系列活动。但是在顺应幼儿兴趣的同时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与遗憾,比如因为身边资源的限制,孩子虽然对赛车非常感兴趣,但是没法提供相应的参观、观察活动,而小班孩子收集资料、分享资料的能力也有限,所以这个话题被遗憾的“忽略”了。与此相关的:赛车比赛需要怎样的团队,为什么比赛时团队需要密切合作,一个人能获得成功吗,生活中的团队合作等相关的活动和话题也都没有能开展,如果这个主题放在大班,则能给予孩子更多的讨论博弈、资料分享与亲身体验,这样更能引领幼儿全方面发展。
反思三:如何疏导幼儿兴趣,推动课程建构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匮乏,生成活动往往在进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胶着”的状态。此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 同时,我还加入了蓝本课程一些优秀的素材,让幼儿进一步从汽车延伸到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等方面。此外,我在蓝本课程中生成了孩子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如,在蓝本活动《红绿灯》中,孩子们说道:“我们行人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司机叔叔开车要注意红绿灯”还有幼儿问道:“司机叔叔天天在马路上开车,那他们肯定知道很多马路上的秘密吧?”就这样让我从孩子们的回答和提问中萌生出了一个生成活动――“采访司机叔叔”,让司机叔叔告诉孩子们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事项。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可是课的生动性却远远不够,因为我当时只是打印了一张司机叔叔的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孩子们仅仅是看着图片进行与司机叔叔假假的交流。经过思考,我意识到一堂好的课可以呈现各种形式,不要仅仅只是留在教室,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让课堂更贴近生活,可以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让孩子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知识,所以这节课我可以利用我们老师自己的小汽车,让幼儿围坐在小汽车旁边,请一名空班老师扮演司机叔叔,这样让幼儿真正的与司机叔叔进行了密切的采访与聊天。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也切合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所以,我认为:兴趣能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探索,真正成为自我学习的小主人。一个成功的生成主题不仅要追随幼儿兴趣开展,有时教师的反思和调整也会引领幼儿更好的发展。
【追随幼儿兴趣引领幼儿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