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了郑日昌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表对延安大学3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网络;大学生;人际关系

  0引言

  移动网络时代不仅具有简单的通讯功能,同时摒弃了以往手机通讯与无线网络的通讯障碍,手机网络以其便捷性的信息供给受到人们的喜爱。但随着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频繁使用,特别是社交网络的使用,例如QQ、微博、微信将人们的现实人际交往搬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导致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萎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1.1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是以移动电话为终端,通过公用语言进行交互信息传输而形成的信息网络[1]。移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信息传递灵活快速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时代重要的通信手段。2G、3G、4G、WIFI的出现是对移动网络功能的日趋完善,适应了人际交往中的任何需要。

  1.2移动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影响

  1.2.1移动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在吴晓云[2]的调查研究中显示,网络交往拓宽了大学人际交往范围。Peris等人通过对由66名被试组成的聊天室研究,发现网络交往是完全有益的,网络人际关系是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拓展[3]。陈朝阳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大多采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和衣着装饰来表情达意但由于所处区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信仰等存在的不同,而造成一词多义的窘境[4]。现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主观念极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好冲动,不能良好地适应。而网络背景下,他们通过符号化的语言进行人际传播,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冲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5]。

  1.2.2移动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交往中,人与人的间接交往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弱化了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王莉、卢桂桃[6]的研究显示现代网络交往模式契合了大学生交往心理需求,大学生投入更多时间进行网络交往从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交往能力的降低。徐进[7]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人际互动,这些角色得到巩固完善。而网络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扮演不同角色所需要的群体。同一个体以不同角色在不同地点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然而在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角色转换过于频繁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角色发生混乱,甚至人格障碍。

  1.3研究目的

  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但移动网络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自控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扰,本研究叙述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并考察移动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关系影响,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和自编问卷队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当代大学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研究设计

  2.1被试

  本研究根据要求,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延安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抽取四个年级360名同学进行施策,施策过程中被试沿用一套指导语匿名完成问卷。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5%。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主要考察了人际困扰的严重程度,包括28道题,量表分为交谈行为、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四个维度,每道题以“是”和“否”来回答,答“是”得1分,“否”得0分,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人际困扰程度越高。

  3数据分析及结果

  3.1大学生在四个维度上人数分布情况分析

  统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各分数阶段人数百分比,对各阶段所占人数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处于低分阶段的占59.4%,即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较少,32.5%的学生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扰,7.6%的学生人际困扰程度严重,0.5%学生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对各分数阶段所占人数做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四个区间上人数的分布有显著不同。

  3.2大学生手机上网时间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分析

  对不同手机上网时间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与表2。结果显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不同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上,上网控制在2小时以内的学生与2-5小时的学生、5小时以上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2小时以内的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低于2-5小时以内的学生和5小时以上的学生(p<0.05)。而上网时间在2-5个小时的与5个小时以上的在人际关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3大学生上网对现实交流程度影响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分析

  对大学生上网交流程度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和表4。有不同程度交流损失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四个分量表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认为减少了交流时间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的学生在交谈行为、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存在的困扰要多于认为这一现象只是偶尔程度的学生,在交谈行为、异性交往和总分量表上的困扰多于认为这只是时常现象的学生,在认为减少交流是时常现象的学生在交谈行为、待人接物和总分量表上的困扰要多于认为这只是偶尔现象的学生。

  3.4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各变量上的情况

  经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4结论

  在人际关系中59.4%的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困扰较少,32.5%的学生与朋友相处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扰,7.6%的学生人际困扰程度严重,0.5%学生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手机使用时间不同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上网控制在2小时以内的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低于2-5小时以内的学生和5小时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交流损失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四个分量表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认为减少了交流时间这一现象非常普遍的学生在交谈行为、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存在的困扰要多于认为这一现象只是偶尔程度的学生,在交谈行为、异性交往和总分量表上的困扰多于认为这只是时常现象的学生,在认为减少交流是时常现象的学生在交谈行为、待人接物和总分量表上的困扰要多于认为这只是偶尔现象的学生。

  5调试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议

  5.1规范合理运用网络

  就目前而言,学校校园网的建设比较快,学校应根据大学生本身的特点设置一些和他们学习、生活和相关的内容,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把学生兴趣引导到合理的轨道上来。

  5.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更愿意说出心里话,而由于网络的时空较大,更便于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帮助、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等等。

  5.3加强师生联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具有正性的激励作用,教师做好学生的榜样。

  5.4加强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的联系

  鼓励大学生发展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加合作解决问题,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作者:张莉靖 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海燕.手机网络对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2]吴晓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现状及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5):62-65.

  [3]Peris,R.,Gimeno,M.A.OnlineChatRoomsVirtualSpaceofInteractionforSociallyOrientedPeople[J].CyberPsychology&Behavior,2002(5).

  [4]陈朝阳.网络对人际交往心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4):1019-1012.

  [5]黄燕华.因特网对当代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064-065.

  [6]王莉,卢桂桃.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调试途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2):167-169.

  [7]徐进.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与经济,2012,397:69-70.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

2.人际关系论文

3.人际关系的论文精选

4.人际关系初中议论文

5.感悟人际关系论文

6.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7.关于人际关系论文

8.人际关系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