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分析观念艺术中的美学需求论文
1917年,杜尚恶作剧式地把一个命名为《泉》的白瓷小便器作为作品送去美展,并且宣布: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观念,而不是用艺术技法制作的成品。这不仅引发了艺术界最为强烈的地震,也为后来观念艺术的产生埋下了伏笔。1961年,美国音乐家亨利·弗林特(Henry Flynt) 在《随笔: 概念艺术》中率先使用了“观念艺术”一词。他认为,声音是音乐的物质构成,同样道理,艺术的视觉含义依赖于文字,“观念艺术是以文字为材料的艺术”.( 徐淦,2004)1967年,观念艺术家苏尔·列维(Sol Lewitt) 发表了《论概念艺术》,标志了“观念艺术”已经形成一种艺术流派。观念主义之所以能够形成,除了杜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还有赖于其他的学科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的帮助和推动。
1观念与体验的心理延伸
纵观西方艺术史,它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8世纪之前,古典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任何事物的表达都要遵循形式美法则,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情。它致力于精准地再现自然,以“自然美”为美学特质;19世纪,现代艺术以抽象的形式摆脱了传统透视习惯,打破了自然主义的框架,赋予艺术一种新的秩序。它从原来的再现客体开始向表现主体转变,不断地追求自身的纯粹性,以“艺术美”为美学特质;20世纪之后,以观念艺术为代表的当代艺术直接放弃了一切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艺术行为,艺术只剩下了对艺术行为的语言记载,观念艺术的命题是: 观念或系统比作品本身更为重要,并最终取代了作品。( 滕守尧,2001)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曾经宣称:“人人都是艺术家,一旦与他们相应的自由创作活力被激发并彰显出来,他们固有的艺术癖好就会使无论何种媒介都转变为艺术作品。”( 马永健,2006) 他的观点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艺术体验。艺术体验作为一种精神手段,它能使人们在观念层面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日常生活中毫无意义的、无趣的和不幸的体验转变成有意义的、有意味的和创造性的体验。艺术体验能使人超越自己的日常意识,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暂时性,从而认识到存在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 马斯洛,1987)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当时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观念艺术也不例外。它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正是新旧各种矛盾的思想观点进行交锋的时期,这种交锋以广泛的革命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非洲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柏林墙把德国一分为二; 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不断胜利,而越南战争却节节败退; 卡尔森以《寂静的春天》在美国率先洒下了“环保”的思想之种,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在农业领域应用农药。
在这种挑战权威和反叛传统的环境土壤中滋生出的观念艺术也明显具有艺术心理学的特征。首先,它表达对于社会与政治的想法。作为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德国的空军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任务中被苏军击落,幸运地是他被西伯利亚的鞑靼人发现了,并用油脂、毛毡和奶制品挽救了他,而油脂、毛毡和动物等等也成为他以后创作的主要材料。博伊斯认为暴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反对以暴力去争取和平。而艺术则被他认为具有革命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博伊斯试图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博伊斯的代表作品《油脂椅》用动物油脂堆积倚靠在一张普通的椅子上“装配”而成: 椅子是躯体或人的隐喻,而冰冷的油脂可以转换成无穷的能量。他的观念是油脂贴在人体情欲所在的地方,可以驱除物质的冰冷、恢复人间的温暖。作品诱发了人类对战争悲怆的回忆和对生命脆弱莫大的同情,油脂已超出它的现实意义,寄寓了艺术家某种敬畏的情绪和宗教化信念。( 柳沙,2009)
观念艺术家就战争、性别、阶级、政治、历史、大众文化、环境保护等各种方面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实践活动就像一个由各种文化折射而成的万花筒一样,打破了前卫与低劣、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等等相互对立的概念体系,变得混杂而折衷。观念艺术家认为,观念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核心,艺术活动不仅仅限于形与色的框架,而且还应该依照艺术的总体概念,并进一步探究一切艺术主张的功能、含义和应用。
其次,它表达对于哲学的思考。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 在1965年创作的《一把和三把椅子》表达了如何把艺术的视觉形式直接向观念过渡的思路。这个作品是由一把真实的椅子、这把椅子的照片、一段从字典上摘录下来的对“椅子”这一词语的定义三部分构成。科苏斯提供了关于这把椅子从客体到主体的全部可能性,并以此探讨文字、现实和图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是: 椅子( 实物) 这一客观物体可以被摄影或者绘画再现出来,成为一种“幻象”( 椅子的照片) ,但无论是实物的椅子还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的椅子的“幻象”,都导向一个最终的概念---观念的椅子( 文字对椅子的定义)。椅子所体现的三个部分的形态,就是艺术形式和艺术功能关系的形象的图解。以实物为依据的图像最终是为了给人提供一种观念,艺术品提供的观念才是艺术的本质。当艺术家想在根本上抓住艺术的本质时,他完全可以抛弃艺术的形式部分,直接去抓住观念的部分。根据这种逻辑,对可视的形的轻视和对内在的信息、观念和意蕴的重视就成了观念艺术的核心。( 图1)
最后,它表达艺术自省的观念。劳伦斯·维纳1988年创作的《以手形成的硫磺与火的空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英文“Fire and Brimstone Set in a Hol-low Formed By Hand”和标题相同的文字用巨大的无装饰大写字母画在画廊的后墙上。然而,作品的重心不在于字母的形式,甚至也不在于它们同空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审美上的特点。句子本身以及它在观众脑海中产生回想和思考的方式,这才是作者的意蕴所在。作品包含着这样的意思: 文字并没有绝对确定的含义,他们甚至不构成完整的句子。他们可能是一首诗( 是文学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 的一部分,是从文中节录下来的。维纳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日常使用的语言,因而对于“单词”会产生一种近乎条件反射的反应。在此意义上,单词与其所指代的事物是可以互换的。这一作品用“火”这个特殊的单词将这一司空见惯的,人们已经忽视的现象内部所存在的冲突与矛盾揭示了出来。( 图2)
在观念艺术家看来,艺术主张的合法性并不依赖于对事物的属性进行经验主义的预想,更不取决于对事物属性的美学预想。艺术家关注的不是材料与形式,而是其背后的观念和意义。因此,他只关心与方法有关的两点内容: 首先,哪一种艺术对于观念的发展有所帮助; 其次,如何才能使他的主张与发展相互契合。
总而言之,观念艺术的人本心理学体验是对形式主义和传统审美趣味的破除,使艺术的支点由形式转向表述的事物,而不是描述实在物体或精神物体的行为; 它们表达艺术的观念或者艺术观念所产生的正式结果,十分注重自身的思考纬度,并以观念的状态来面对世界。观念艺术使艺术与传统的展示环境、存在方式以及欣赏、占有方式相脱离,并且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将艺术创作、表现、接受、批评集于一身,将艺术、生活、作者、观众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