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包容性增长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的关系。强调人们都平等地享有发展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权利。
论文关键词:包容性,经济增长,金融体系
一、包容性金融体系提出背景
包容性金融体系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焦瑾璞在“2008年第四届中国创投融资发展论坛暨2008第二期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启幕”中首次正式提出。他在会议上表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以包容性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允许更多的民营、个人等私有资本进入金融体系。包容性金融体系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应该是一种追求公平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种金融体系。
目前直接研究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并不多,但是国内外的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金融排斥问题,金融排斥( financial exclusion )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研究金融排斥问题,会给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带来帮助以及启示。
与包容性金融体系相类似的一个概念是普惠制金融体系,普惠制金融体系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认为,只有将包括穷人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金融体系,才能使过去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弱势客户群体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对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到达的更贫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每个人才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富裕。普惠制金融体系与包容性体系虽然有很多类似点,但是从普惠制金融体系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普惠制金融体系强调的是一种公平,而包容性金融体系比它的含义更丰富,它不仅仅强调公平,更强调的是与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的一种金融体系。
本文是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排斥问题以及普惠制金融体系问题的研究,结合中国的国情,围绕如何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对如何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进行研究。
二、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在包容性金融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小额信贷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问题经济增长,解决对金融机构政策监管问题,解决金融排斥问题,从而更好的为实现经济增长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我们就从几点详细的分析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一)、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为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服务
包容性经济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当前我国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是为一切需要金融服务的社会群体,包括贫困人口、中低收入者、富裕人口、大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其中特别是贫困人口、中低收入者以及中小企业。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把这些人都纳入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并且把社会贫困人口、中低收入者以及中小企业,他们能不能很好的公平的享受到金融服务作为构建这一体系成功的关键考量因素。从包容性金融体系服务对象可以看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立对于我们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工具使得社会低收入者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减少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所以说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与我们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两者相辅相成,包容性金融体系为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服务,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可以为我们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由此可见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对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的金融服务定位异化,不适应包容性经济增长的需求。
对中国来讲,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大家关心的,是“包容性增长”最核心的'问题,即如何改变 “中国式失衡”,实现平衡发展。因此,关注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有足够好的生存空间,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金融体系服务出现了异化倾向,资金的追求利润的性质导致其流向呈现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趋势。金融服务对象也集中到大项目、大企业、大客户上。而中小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对金融的需求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大量转移到发达地区,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缺失。这样加剧了城市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两极分化。虽然近年来,中央政府通过各种信贷政策指导对不发达地区金融进行扶植,但是弱势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政府扶植力度不够等原因制约了金融在不发达地区的良好发展,这样就违背了国家要求包容性经济增长的需求,阻碍了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脚步。
(二)、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解决小额信贷目标单一问题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机构大多以农村贫困人口为服务对象,但在国内,贫用人口并不限于农村,这几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拉大,城市也有相当比例的低收入阶层,他们同样需要小额信贷服务论文格式范文。国内微小企业发展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微小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所需的资金多是流动性的,金额小、期限短、能够且愿意接受较高利率,小额信贷非常适合他们。但他们大多还被排除在小额信贷的服务范之外,客户的单一化使得小额信贷机构无法通过多样化的信贷组合来分散风险。且在小额担保贷款运作中存在着贷款周期短,银行缺乏积极性,担保基金的规模小等不足,使其走向逐步萎缩、低水平均衡的不良状态。小额信贷的这些缺陷和不足迫切需要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把其纳入其中,改善其缺陷,使其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风险防范任务艰巨,迫切需要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把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纳入其中
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弱势群体的发展基础较差,贫困落后地区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处于劣势。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为明显,金融生态环境也不好。弱势群体中经济增长,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有些人没有偿还意愿。社会的信用环境不佳,信用建设相对滞后。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提高市场交易成本。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村信贷机构信用风险较高、风险防范任务艰巨。金融机构风险大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新的体系,使得这些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增强,同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样的需要,更好的服务落后地区和低收入者。
(四)、政策准入和监管模糊
目前,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小额信贷,从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主要由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然而我国当前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缺乏界定,大部分小额信贷组织没有合法的地位和发展空间,同时也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及相应的监管政策,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瓶颈。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操作成本和资金成本,以保证其收人大于支出。目前除了农村信用社等极少数小额贷款机构外,国内的小额信贷机构普遍面临资金制约,缺乏有效的资金渠道。小额信贷机构不能吸收低成本的储蓄来扩展自己的业务,也不能从银行获得商业性贷款用于小额信贷,目前资金来源渠道是国外和国际组织的资助和部分扶贫贷款。较难发展出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人民银行对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利率仍有限制,农业银行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必须执行优惠利率,这与困际上开展的小额信贷实行高利率或浮动利率不同,使得小额信贷缺乏吸引力,从而限制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可持续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了小额信贷市场的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五)、金融排斥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以及市场化取向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背景下,农民作为弱势和低收入群体,农村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金融排斥的问题。原来的国有银行逐渐收缩撤并县以及县以下的网点,农村地区面临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资金流出等问题,金融排斥程度严重。金融排斥问题的存在,需要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