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幼儿“说谎”的相关理论
幼儿说谎行为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行为,有研究表明,成人在与别人交谈时,10 分钟之内会说3 个不同的谎言,因此,幼儿的这种说谎行为在真实情况中并不能全部称之为“说谎”,与我们成人认为的说谎行为有本质性的区别。关于幼儿说谎的研究由来已久。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许多恶德败行的温床和庇护所。他认为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成人在这种环境下不停的说谎,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助长了幼儿说谎的心理原因,提供了不良的环境。虽然成人努力掩盖自己说谎的事实,但要想做到让幼儿难以察觉是很困难得,所以成人应该以身作则,严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一个良好氛围中成长。所以洛克的观点认为,应该成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寻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真正原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阶段说”认为,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皮亚杰把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建立在认知结构心理学上,是站在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将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他的观点指出,当幼儿正处于前道德阶段时,思维发展水平受限,不能准确辨认出主客观世界的实际差别,这时候就会出现与事实相差别的“谎言”;当幼儿正处于他律阶段时,会服从规则,遵从权威并以自我为中心,会因为自我中心和成人权威强制之间出现分歧而产生说谎的行为;当幼儿处于自律阶段时,幼儿会有欺骗性的谎言行为。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
皮亚杰的理论指出,当儿童成长到10~11 岁时,才具有能准确判断有意识谎言的能力。所以,对于幼儿说谎行为,可以从两个原因来分析: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一)无意说谎
由于在幼儿思维意识中没有察觉到自身的说谎行为,也就不存在要故意说谎的`主动动机,所以幼儿的这种行为属于无意说谎。当幼儿说谎时,内心并没有内疚、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幼儿的无意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1.认知水平发展不成熟。这个阶段的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主要处于无意记忆程度,有意记忆还没发展成熟,认知能力正在发展,这是每一个幼儿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幼儿的识记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常有心理错觉,这个时期的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多数时候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去看待事物,不能换位思考。孩子虽然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悄__悄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了家,并谎说是小朋友借他玩的。孩子并不认为那样做有什么不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违反了什么准则。幼儿道德判断的依据在于主观意图,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同于成人。
2. 想象与现实混淆。这个阶段的幼儿常常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所以有很多幼儿很希望或者很想去做的事情,经过头脑中反复的想象就会成为“真正的”事情,幼儿会自然地说出来,结果却是与事实相反,这个阶段的思维模式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例如,5 岁的淘淘在电视上看见小朋友在游乐园里玩得很开心,感觉很羡慕,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告诉老师说自己去游乐园玩了。这种情况就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3.时间概念掌握不准确。幼儿对经历过的事物记忆不清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幼儿年纪小对很多经历过的事情都会记忆模糊,常常被成人误解为是故意说谎。例如,幼儿园老师请果果把家里爸爸刚给她买的玩偶“功夫熊猫”带来给小朋友们看看,结果果果回家的时候却跟爸爸说,老师让爸爸今天给她买一个“功夫熊猫”带到有幼儿园,强调说是老师安排的,显然幼儿记错了老师的安排,这种情况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就会不治而愈。
(二)有意说谎
说谎者在与别人交谈时,有不说真话,故意说假话的主动动机,这种行为就是有意说谎。与无意说谎的区别在于说谎者的心理感受,有意说谎者在故意欺骗别人的情况下内心会产生内疚感、不安感和害怕的心理波动。
1.为逃避惩罚而撒谎。哲人罗素曾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造成幼儿这种由恐惧害怕所引起的说谎在生活中很常见。幼儿害怕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成人的惩罚,成人会随时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幼儿做法,这种行为会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当自己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害怕,很怕成人会责备或者体罚,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说谎的行为。
2.成人不正确的言行。对于幼儿来说老师和家长是他们心中的权威和榜样,所以老师和家长对待说谎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如果老师为了哄幼儿,随口答应了一件事,但事后却没有兑现,在幼儿的心目中就会认为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如果家长总是在幼儿面前说谎,幼儿就会认为说谎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就不会惧怕说谎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由于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模仿和观察能力特别强,判断对错的能力很低,因此对于成人的撒谎行为,幼儿也会学习模仿。
3.自卑感的反常表现。心理学上认为有一种由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产生的“病态性说谎”对幼儿说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幼儿总是具有软弱、胆子小、总是落单等特点,在集体活动中没有存在感,总是被小伙伴和老师忽略,这种长期的不被重视的感觉导致幼儿有很严重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会使他们用说谎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即以优越感来代偿自卑感。如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自己今天在幼儿园得了5 朵小红花,表现非常好,老师总是夸她,而实际上她今天表现非常不好,这种行为就是自卑感的反常表现。
三、解决幼儿说谎的对策
(一)无意识的说谎行为
成人不必过分担忧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认知发展水平会不断发展成熟,这些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而是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让幼儿把心里真正的想法都说出来,听一听幼儿的心声,成人才能真正理解幼儿。成人真正的责任是要教会幼儿说真话,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述事情发生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一味不分真相地批评幼儿,用自己成人的权威来迫使幼儿服从。伴随着幼儿经验知识的积累,思维程度的提高,语言水平的发展,理想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会逐渐减少,以至最后消失。
(二)有意识的说谎行为
根据幼儿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明晰了幼儿的说谎行为原因后,应该对幼儿的有意说谎进行诚实教育。
1.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幼儿。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有时当着孩子的面说了谎,随着时间的积累,幼儿慢慢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说谎。所以,发现孩子说谎话,家长应该先做自我检查。当幼儿第一次说谎时其实内心已经有内疚和不安的感觉,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幼儿,耐心地对待幼儿,以身作则,以避免幼儿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
2.全面认识儿童心理,重视儿童的自尊心。幼儿说谎的动机是有多种原因,但是说谎不都是不良的、恶性的表现,更多的时候是幼儿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想要自己表现的更好,自我显示的情况。因此当老师和家长在面对幼儿这种说谎问题时,不能用成人一贯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幼儿的行为,而是要冷静心态,站在幼儿的角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爱护幼儿,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防止再犯。相反如果成人粗暴地对待幼儿,幼儿很可能会继续这种严重的行为。
3.幼儿园和家庭一起教育孩子。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把二者有效结合,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出现问题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和培养目标,对不良行为有效地加以制止。如果孩子具备了清晰的道德意识,明白撒谎将会受到比对于他的过失更严厉的责罚,如果家长改变一下思路,勤于沟通,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综上所述,幼儿的说谎行为不能一概而论,具有多种原因,当说谎行为发生时,老师和家长应准确判断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从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幼儿生来就是善良的单纯的,成人应该不应该用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只要耐心地教导幼儿,就能预防幼儿说谎行为的再次发生。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育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5.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6.幼儿心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