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学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它可以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隐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德育;渗透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道德与价值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青少年也因此受到冲击,一方面,这种发展促进了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三观”尚未成熟,所以产生了道德认知方面的偏差。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高中生的道德现状实在不容乐观,一是缺乏公德心与责任感,部分学生过于重视自我,崇拜“个人主义”;二是缺乏长远的人生目标,即使树立了目标,也因为缺少意志力而选择放弃。这些现状都说明对高中生加强德育是当务之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之义。而文言文是我国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介绍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可见,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可以以史为托,介绍相关的史实背景,调动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确实,优秀的文言文作品绝不可能是作者的信手涂鸦,背后必然隐含着作者的理想追求或人生阅历,浓缩了他们的生活态度,有着不容小觑的德育价值。当前的高中生整天忙于“题海战术”,文学知识面十分狭窄。通过讲述文言文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以作者的人生阅历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人文魅力的影响,有意识地“见贤思齐”,提升自身素质。比如孔子被誉为“至圣”,他对天下苍生充满了仁爱。他面对着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了实现仁政德治,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率领众多弟子来回奔波于诸国之间,他的仁爱之心令人钦佩;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领域一直不如意,所著之书甚至被视为“伪学”,但是朱熹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当时的教育事业中,设院讲学,对当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执着之心令人钦佩;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厌倦了黑暗的官场,选择回归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洒脱之心令人叹服。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些古人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二、整合教材,全方位渗透德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所谓精读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站稳出发点之后,应该以此为基础向四面八方延伸。”由此可见,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教材内容,还应该有所拓展,深化学生的视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整合教材,引导学生“生成”相关知识。一方面,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微调具体课文的排列顺序,结合教学计划,将具有相似点或共通点的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在一起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将《孟子见梁惠王》与现代文《孔孟》相结合;将《逍遥游》与现代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相结合等等,现代文通俗易懂,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交相辉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感,使其更好地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从中受到思想影响。另一方面,鉴于高中生对传记类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穿插这类知识,比如在讲解《过秦论》《兰亭集序》时,适当穿插贾谊、王羲之小传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知识分子高洁的品质;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时,适当穿插李白“高力士脱鞋”等小故事,让学生感受李白傲视权贵的高尚品格。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吟诵涵咏,体会道德情感

  在《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指出:“旧诗词与文言文,一部分生命在声调中,不诵读不可能完全感悟它们的味道。”这说明吟诵在学习文言文中的作用。确实,文言文蕴含声情韵律,通过反复吟诵,方能体会其文情之妙、意境之美,进而掌握文章中的自强、自律、仁爱等文化内涵,以此陶冶情操,内化为个人底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言文,用心感悟个中妙处,提升道德情感。

  四、古文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育家刘国正教授指出:“课内与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打开其中一翼,势必飞行不远,要双翼并举,方能自由翱翔。”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所以要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还要将眼光延伸至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现寓教于乐。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古文竞赛活动,比如名家故事比赛、古文主题辩论赛、文言文诵读比赛等,学生通过辩论屈原之死是他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愚昧,还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通过朗诵《琵琶行》,感受文章中琵琶女的情感起伏。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总之,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师要挖掘文言文中隐含的德育因子,让学生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晓文.学校德育与德育课程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2]郭梅、薛丽.新课标下的文学欣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

  [3]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2.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4.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5.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6.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7.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8.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