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艺术性、交流性很强的科目,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合作的作用,表现出孤僻、鼓励,宁愿一个人做,也不愿合作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性格、认知限制,很多学生没有正确领会合作的具体意义,他们简单地一与一相加始终等于二,没有想到一与一相加会大于二。例如,在小学语文合作性学习中,在说话练习中,老师将全班同学划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利用马路、雨衣、衣服、地图说一句话,可以通过小组题型,那个小组说的最多、最好就将得到老师的奖品。通过这种类型的比赛,不仅能让学生感到团队协作对成功的作用,同时还会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合作水平,让学生看到合作的作用,进而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
二、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组建合作小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抓住教学时机,将被动转化成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参与热情,还能挖掘学生智力,增强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合作的认识,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合作打下基础。小组合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让其对合作学习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在主动和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在班级小组划分中,必须根据学生学习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正确的划分。例如,在某教学活动中,老师决定将整个班级划分成4个小组,在小组分配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它需要对小组成员有充分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小组操作。但是这样分配也有局限性,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不能得到更好的延伸。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以及内容进行联系,并且对其他小组进行正确划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保持新鲜感,从而弥补分组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强化老师指导过程
从目前的学生家庭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将自己作为主角,缺乏合作意识,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与表现意识。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有步骤、有目的地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让其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进而形成互相学习、协助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尊重,不仅尊重自己,还包括尊重他人的看法、思想以及观念。在对方表达的过程中是,其他学生应该认真听取意见,不轻易打断别人,让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发现别人的见解更好时,应该主动学习;对于不好的观点,可以在别人演讲后再善意的提醒。在交流中,除了要注重表达观点外,还必须正确理解他人与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技巧上,必须根据语言组织、表达技巧以及知识接受过程进行恰当的分组。对于小组成员,除了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在共同操作、学习与讨论中,必须相互尊重、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小组荣誉感与协作力度。例如,在学习《表达美丽的夏天》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筛选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叙文章,可以根据语言特征,分成几个小组对漫画进行分析、交流,然后再让学生从气味、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对美丽的夏天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系统、有趣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合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成果。
(三)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强化合作理念
竞争作为整个社会前进的源泉,小学生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学生心理,通过有步骤的朗读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项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从而让其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与意识。
【小学语文合作意识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