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由精英层面走向大众层面的观点入手,阐述了树立四个方面的市场化就业观,探讨了构“大基地——大市场——大就业”格局的市场化就业方法对学校应做的工作提出了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学校工作
一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这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大学知名度和社会认可程度的象征,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几乎每所大学都把自己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自己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相应提高学校的办学品牌。作为高等学校,不仅要能把学生招进来、培养成才,而且还要能送得出去,使他们能顺利就业。
如何通过社会、学校的双向互动,合理调配人才资源,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同时通过就业情况的反馈,促使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功地走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呢?本文就“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树立全新的市场化就业观
我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时期,并且将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我们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英、德、日等国用几十年时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之路。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就业大众化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由精英层面走向大众层面。这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事情,也将是我们必须正面应对的一个必然趋势。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是社会进步和全民索质提高的标志之一。接受大学教育的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普通成员。然而,这种转变刚刚开始,使得已经不是“骄子”的大学生还摆脱不了身上的“骄气”。
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而又迅速地完成天之骄子向一个普通成员的转变,并避免这种转变时暴露出来的明显幼稚和天真,树立起全新的“市场化就业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要树立随行就市的就业观。学校应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市场化的教育,并在他们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着手进行。要把《就业指导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确定为有学分的限定选修课,使就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职业测评和就业咨询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正确地确定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这就要求学校务必以学生为本,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使学生的期望值逐步趋于理性,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让他们走出“非大城市不去,非大公司不去,非外企不去”的就业误区,审时度势,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切实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从而找准定位,养成正确的择业观。务必使大学生们认识到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精英”,更多的是需要那些发奋自强的拥有实际技能的就业者。
2.树立市场化就业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推进,高等学校的扩招将继续进行,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将继续增加,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和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将在同一个起点上争取就业岗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化就业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残酷性,就业市场也完全遵循这一市场规则。而在就业竞争中赢得招聘单位青睐的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所谓“树立市场化就业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是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胜任工作的强壮体魄,更加上诚实守信。具有上述素质的人才,也就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才有可能赢得就业竞争的优势。
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要通过就业教育,使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的当今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一个单位“从一而终”。“跳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良臣择主而依,良禽择木而栖”!当今社会鼓励人才流动,对一个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必须要有先苦后甜的思想准备。一般情况下,对所追求的目标不要企求一步到位,可以先找一个符合自己当前情况的就业岗位开始人生的征途,端一阵子土饭碗。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同时继续寻找下一个更能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和个性的就业岗位,以获取金饭碗。如果一出校门就把目标定得过高,非什么单位不去,非多少薪金不干,往往会失去最佳就业选择和时机。
当然,合理的“工薪期望值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毕业生自己把自己对工薪期望值的要求提得太高,这山望着那山高也可能失去就业机会。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当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获得一个就业岗位本来就十分不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岗位就更难。因此,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好就业的机遇,先就业,后择业,再图更好的发展。
4.树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要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己创业闯市场的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们自主创业。须知自己创业当老板比之给他人打工(包括国有、集体和所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更合算。一是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自主创业,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二是自主创业光荣,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三是更能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和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自由自在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毫无拘束地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二、积极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
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当务之急。所谓就业市场化,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诚然,大学生就业单靠教育系统是无法承担的,必须要形成全社会参与、多方合作的就业服务体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学校而言,除了加强就业教育和改进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外,借鉴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就业市场化是最佳选择。一是打造精品——培养既“金玉其外”又“金玉其内”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就业竞争的实力; 二是制造广告效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毕业生的信息材料晓示天下;三是运用“营销”理念指导就业——为毕业生搭建可靠的就业平台。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在具体的操作上。学校要面向就业市场,根据学校以往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情况,择优建立以若干个地区为龙头的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地区,确立以若干个行业系统为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行业,建立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为基础,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且效果明显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并确定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以“大基地”带动“大市场”,以“大市场”促进“大就业”的战略,构建“大基地——大市场——大就业”的.格局。为此,学校可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会”,聘请能接收毕业生就业的“大户”为成员单位,构建成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基本框架;建立若干家相对固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还可与若干家用人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使这些单位每年都能够接收学校的大多数毕业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主导地位,引导毕业生适时就业。一是每年举办大规模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邀请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到学校来进行招聘;二是每年利用节假日不断地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多样方式的招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