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过于形式化
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创新学习能力。但在一些公开课中,有很多教师为了制造效果过于追求情境的创设,使得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徒有形式。例如,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四人讨论小组。在听过的很多教师的讲课中,教师一让学生讨论,前面的学生就会极不情愿地拿着课本转过头来和后面的同学有说有笑聊天。这种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经常使用的意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的做法,却使得“讨论”经常流于形式主义。有些非常简单学生自己就可以突破的问题,教师却要开展所谓的合作学习,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有些较有难度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见解的时候,教师往往就会忽视学生的思维,总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及时”引导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上,使得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过于形式化。情境的创设特别是讲课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很多时候起到贯穿整堂课的作用。好的情境应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二、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有随意性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随意的,而是时刻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的。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又会使学生觉得不知所措、高不可攀。我们知道中学生的智商和知识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成熟上。如果教师不依据学生认知中原有的认知状况作为基础,随意设情境,会使一篇能够引起中学生情感共鸣的美文变得毫无价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已有相关知识积极探究学习,实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纵向发展的迁移。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毫无依据的随意设置,只有综合各个影响创设层面的因素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三、创建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操作策略
1.问题型情境教学
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产生的,而对教师来说,是由教师自身创设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问题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事实,从而起到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功能。问答型问题情境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由教师或者学生直接提出,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现型问题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比较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过程。研究型问题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以研究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研究型问题情境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类型。具体可做如下设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转换问题——探究新问题——归纳新问题——问题小结。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事项:首先,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深浅有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点。其次,提问对象的选择要区别对待。不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应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提问,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升各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再次,提问的时机要“冷热有度”。最后,关注问题反馈。没有适当的反馈和评价的提问为无效的问题。教师的反馈应以激励为主,但对知识本身的点评要本着原则,对一些回答要指出错误所在,以指导学生继续思考找到合理答案。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各种知识一般都是取自生活的具体情境,所以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回归生活。教师向学生提出应用型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问题型教学情境虽然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式中经常使用,但却也有较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对教师教学技巧的要求较高,学生因此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等等。
2.探究学习型情境教学
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收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行动等。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学习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体差异。在小组开展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防止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局面,忽略一些参与性较差的同学。其次,要注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支持。探究学习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中的相关资料,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再次,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的设计要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感兴趣的方面等,以此作为课程设计时选择探究主题和安排主题顺序的要素。最后,还应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评价作用。探究学习的成果分为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两方面。教师的合理评价不仅注重学生显性的学习探究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隐性成果,即思路拓展、知识增加、探究方法和体验的获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入。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形成的非智力因素将会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提高相关知识的实践能力。这种情境的创设学习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并控制学习进程,学习的场所也较有灵活性。但是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教师难以应对,教师创设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较难做出恰当的评价等。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设计。
作者:张艳丽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塔尔气中学
(二)
一、利用背景音乐,渲染课文情境
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目前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还停留在“灌输式”“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改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关系,加强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我个人认为,利用背景音乐来辅助语文教学,不失为实现此教育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行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也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音乐是最能激起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清脆悦耳的音乐会使人陶醉;凄凉哀怨的音乐会使人黯然和懊丧;慷慨激昂的音乐则会使人心潮起伏和热血沸腾。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引入一些与文章内容有着相同情感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在听觉感官的刺激下,肆意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并进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去,这样,我们就为学生渲染了一种真实确切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