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其中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上了;而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根本就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
我校在小语四结合的教学实验中,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将计算机应用到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从建构主义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发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致极大地增强,古诗的学习对师生而言,已成为“有趣、有味、有意”的学习,而不再是头痛之事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协作、交流、利用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意义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设备、工具、信息资源等物理环境,还包括学习任务、策略等软环境。在古诗的教学实验中,我们从这两方面考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支持学生建构知识的学习古诗的环境,以促进古诗教学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情境教学实践中,也早已证明通过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教材的情境,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新编入小语教材中的古诗大都是声情俱佳的动人图画,具有意境美和图画美,是陶冶性情,培养想象力的好教材。我们在实验中,应用多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像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如《暮江吟》一诗,一开课,我们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段秋天江边日落的视频图象,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让学生通读古诗。既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秋江夕照图中领略到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对诗意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建立信息库,帮助感悟
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以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
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检测目标等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供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计算机又帮助校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
像在中高年级的教材中,有一些古诗需要我们通过注释和词典理解词义,进而理解诗句意思。我们就在信息库中设计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词典注释。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们将“孤、尽、唯”的多种意思在信息库的词典中列出,让学生在诵读感知古诗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诗意的解释,学生也就自然能感悟到全诗的意思了。
又《泊船瓜洲》一诗,在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就可以让学生查询“典故趣事”,了解“绿”字的由来,知道王安石从到、过、入满“到”“绿”字,几经变换,最后才确定,从而体会到“绿”一字的妙处——不仅表现出春风吹到江南,更能表现出春风吹,大地着绿、万物生长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真正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古诗中的精妙词语。
三、发挥教师主导,促进理解
叶圣陶先生指出: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情趣,扩展想象力。如果抓出精要之点,增出一两句话,也许就是够了。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古诗,然而由于古今异义及古诗的特点,总难免还会存在疑难。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
【构建优良学习环境优化古诗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9.优良学风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