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有效教学”教学模式的启用,是对语文教育科学化的追求,也是提高、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剖析与反思,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不够主动。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传授,跟着教师设定的模式一步步接近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习惯了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方式,一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是积极主动,而是一脸茫然。即使有自探提示,学生也是被动的去思考,没有显现出极大的阅读兴趣。

  2.不能用心去朗读。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学生如何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文章蕴藏的情感。正是因为着眼于狭隘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忽略了思维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没有反复的朗读,恐怕学生难以理解句子中的滋味。

  3.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够。在自主探究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对,错过展示自我的机会;有的则大脑一片空白,丝毫没有头绪;有的则想法浮于表面,不能感悟其中蕴藏的深意。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按照传统的师道尊严,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口语交际能力弱。语文园地这一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是老师最头疼的了,话题一出,全班鸦雀无声。老师单纯的认为这是因为农村孩子视野窄,见识少造成的,对此环节几乎是匆匆而过,也造成学生表达能力差,与平日的口语表达形成恶性循环。

  二、构建有效教学的途径

  1.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学习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语文课阅读的兴趣尤为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本内容,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并将情境设置的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升华。真正做到以文促学,以情促学;其次,自探提示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质疑,设计要有趣,分层推进、逐层深入地去探究文本,让学生方向明确,步步解疑、把握要点、理解难点、品味精美语句、体味作者情感、积累语言文字、受到感染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并从一节语文课的阅读,激发学生想要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相同风格的作品、文章内容的后续和发展等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形成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阅读方法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注重学生的朗读。首先,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范读尤为重要;其次,注重学生的有情感朗读,在朗读中实现情感体验。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但是,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上,加以情感,这就使得学生在朗读上有了很大难度。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读后自身的感悟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把握每一个环节不同情感的体现,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课文进行情感体验之后进行朗读就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用充裕的时间来品读、悟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进行充分的悟读。悟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的朗朗书声,有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

  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巧妙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如: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插图或课件演示生活片段,让学生“走进画面”进行想象、扮演具体角色,表演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克服心理障碍,情绪也会变得高涨,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交际活动,使之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滔滔不绝。其次,利用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利用早课,结合生活实际组织一个话题,以朗诵、演讲、相声、辩论、故事会、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简单而不枯燥,短小而不乏深刻,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4.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首先,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作文当做范文,也可以从作文选挖掘。选用具有特点鲜明、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其次,分析病文,训练学生的评改能力。如果说范文起到示范作用,那么典型病文能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的找出文章的毛病所在,对字词句进行个性化点评并写出批语。最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想法,对病文做全面的修改。一节课,通过“展病例、诊病症、改病文”几个环节,师生互动,点燃学生修改的愿望,进而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真正体会到文章是需要反复修改的。然后,鉴赏优秀的文章。在班内展示优秀作品,学生共同鉴赏,让学生努力的发现其中的优点,小至字词句,大至章节篇,赏其用词准确精当、赏其取材新立意深、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描写细腻、赏其谋篇布局艺术……欣赏者有了学习的目标,被欣赏者品尝成功的喜悦。

【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语文论文:立足课改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

2.高中语文在课改中的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4.关于语文课改论文

5.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论文

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4篇论文

7.课改课堂提问研究论文

8.语文课堂教学如何面对新课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