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和朋友”课程是前几年从国外引进的旨在培养儿童健康情绪和社交能力的一项综合课程,它将情绪健康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以提高儿童对困难和危机的应对能力。在上海、北京等地区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这对今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比比和朋友”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比比和朋友”课程起源于丹麦和立陶宛,然后经由英国慈善组织儿童好拍档创办及发展,现已在巴西、印度、挪威、加拿大、波兰等国得到逐步推广。香港教育学院于 2005 年开始与儿童好拍档合作,把“比比和朋友”课程引进香港,为教师提供“比比和朋友”教师培训课程。[1]
2006 年,华东师范大学与香港教育学院、儿童好拍档合作,在汇丰银行慈善基金的资助下,将“比比和朋友”课程引入上海,试图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可操作或可资借鉴的系统化课程和方法,推动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并期望通过课程实施唤起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大程度的重视和认同。[2]
二、“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宗旨
“比比和朋友”课程以培育儿童健康情绪和社交能力为宗旨,对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情绪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是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健康发展会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如果个体学会了辨别和处理自身的情绪,并善于运用社交技巧,那么在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很好地排解负面情绪,努力寻求他人的帮助与支持,积极地同他人合作,找出更多措施来克服这些困难,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基本理念
“比比和朋友”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希望儿童在幼童阶段学会如何处理困难,以致他们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处理问题和危机的能力也能相应提高。[1]也就是说,为了预防儿童未来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应对危机的能力,通过该课程帮助他们在幼年时期学会处理问题和应对挫折。众所周知,儿童和成人能否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考验和困难,与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有重要关系,应对的技巧和策略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战胜所遇到的危机和挫折,并减少这些困难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三)具体内容
“比比和朋友”课程主要围绕一只卡通竹节虫———比比和他的朋友们———一群幼儿展开,故事讲述了他们如何面对沟通、友谊、冲突、死亡以及新环境等这些成长的挑战。
“比比和朋友”课程总共 24 个课时,分为 6 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每周上一节课。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情感”。通过这一单元的活动,让儿童体验到悲伤与快乐、愤怒和烦恼、妒忌、紧张等多种不同的情感,教师会带领儿童认识这些负面情绪并探讨应对这些情绪的方法。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沟通”。这些沟通包括:学会如何聆听他人说话,学会表达心中的情感,学会在困难的处境里寻求帮助等,目的是提升儿童表达情感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立和破坏关系”。力争让儿童学习如何交结朋友,学会解决与朋友间的冲突、维持友谊以及面对寂寞和被拒绝,以提升儿童结交朋友和面对被拒绝的能力。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消解冲突”。试图引导儿童消解冲突,即讨论或学会当自己或他人被欺负时,如何解决这些比较复杂的纷争。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改变和失去”。在这个单元里,努力使幼儿明白改变和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从改变和失去中学习,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第六单元的主题是“面对新环境”。这个单元力图让儿童学会适应新环境的策略,以及如何去帮助别人。
三、“比比和朋友”课程取得的成效
“比比和朋友”课程在上海、北京等地实施以来,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第一,“比比和朋友”课程对幼儿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曾参与“比比和朋友”的儿童,与没有参与的儿童相比,表现出更多成熟应对的策略和减少许多问题行为。[3]课程实施后,幼儿表达情绪的能力大大增强,表达内心感受的意愿也明显增强,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明显增多,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同时,幼儿了解并运用的社会交往技能也明显增多,从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此外,“改变和失去”单元,使幼儿基本上了解到死亡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并能积极地应对。[2]
第二,“比比和朋友”课程促进了教师的'转变。在课程实施之后,教师改变了对幼儿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更加关注幼儿的内心感受和幼儿所需要应对的各类问题,深刻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更了解幼儿,师生关系拉近。并且教师在课程中也学到了社会交往技能和应对策略,自身的心理健康得到了维护和促进,进而有利于教师各方面工作的开展。[2]
第三,“比比和朋友”课程的效果也延伸到了家长身上。家长更了解幼儿,教养方式得到改变,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同时,家长能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技能。[2]
四、“比比和朋友”课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应关注幼儿的情绪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比比和朋友”课程与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情绪健康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幼儿情绪的健康。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情绪健康水平会影响个体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现在有部分教师和家长却并不关注幼儿的情绪健康。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情绪表达、情绪理解等方面的表现弱于常人,比如爱哭闹、喜怒无常等,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应该放任自流。我们应让幼儿学会识别情绪、体验情绪,以及合理地表达自身的情绪,并提升其合理宣泄负面情绪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幼儿的社会交往。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在幼儿感到孤独或者悲伤的时候,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促进情绪的健康发展,最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可能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有可能会遇到其他小朋友寻求自己帮助的情况,这就激发幼儿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于是,幼儿在寻求别人的帮忙和主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共同处理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冲突,增强彼此的友谊,最终增强幼儿应对危机的能力。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健康,又要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