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审计的认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摘要: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内部职能优化逐渐成为企业获取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典型职能,其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效能与外部拓展动力。近年来信息化渗透与“三去一补”政策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了极大挑战,一是传统的审计监管方法不再适用,二是内部控制效能急需显著提升。为此,本文基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本质、目标、内容等基础性阐释,着重总结与归纳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并结合信息化提出其优化策略。期望本文结论对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提供可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计;监管信息化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其包含监督、信息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及内部控制环境五要素,且各要素间彼此联系,该五要素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审计网多次强调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列举当前审计信息化监管与内部控制间的紧密结合。我国自从2002年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要求后,分别在2006年、2008年及2010年先后发布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相关文件,并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第三个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具体要求的国家。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近十年我国企业呈现出了产能过剩、财务杠杆风险过高等特点,同时信息化环境带来的虚拟经济效应,致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职能优化。为此,结合信息化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优化策略极具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由审计人员或者具有审计性质的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价与预测,其具体可以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种。其中内部部分由企业内部董事、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负责,外部部分由专业审计机构负责。其本质是运用一系列方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风险、纠正偏差及健全制度的监管手段,即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三个目标,分别是可靠性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其中前者是确保审计信息准确真实,中者是确保审计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后者是确保企业内部制度得以切实实施。根据其本质,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五方面:一是企业现存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状况,以及需要重大修改的环节;二是识别内部控制整个流程中的风险点;三是完善制度及处理风险点;四是评价风险处理情况,反馈新制度实施状况;五是形成审计结论与审计报告。为此,内部控制审计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实现内部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包含四个阶段。首先,计划审计工作,可以聚焦于以下几个指标,一是可获得的审计证据范围及类型,二是初步判断内部控制有效性,三是与之相关的行业状况及相关重要事项,四是近期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状况。其次,实施审计工作,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企业控制层面主要关注财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过程、环境控制三个方面。其中财务信息系统需要着重强调财务人员是否做到账款岗位分离、授权程序是否正当、程序设计是否合理严密、信息化管理职责是否明确、数据库监管是否多人参与等。风险评估过程需要着重强调是否具有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资金归口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具有严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否存在明确的决策权限等。环境控制着重强调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财务决策信息是否可靠等。二是业务层面控制,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与管理、财务主管胜任力、相关人员三个方面。其中会计核算与管理主要聚焦于是否具有会计核算业务手册、是否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财务主管胜任力主要聚焦于财务主管是否具有对重大支出授权、重大决策参与等,相关人员主要聚焦于不相容职务是否进行分离、职能部门分工是否明确等。再次,评价控制缺陷,包含财务报告控制与非财务报告控制两个方面。其中财务报告缺陷主要聚焦于审计机构是否对内部控制的监管有效,是否存在财务报告中存在明显错报现象,但内部控制却并未发现或提出,是否能够发现高层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作弊。非财务报告缺陷主要聚焦于审计人员是否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非财务部门是否履行监管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权利与义务等。最后,完成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以上审计结论进行书面报告,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纠正建议,形成审计意见。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和审计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审计方法。一是问卷调查法,这是COSO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评价的主要方法,且由于其成本低、简单操作等优势被审计人员广泛采用,但其可信度并不高,带有较强主观性。二是比较法,旨在对相关联的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并找出差异,以提供缩小差异的方法。三是实验法,对企业部分业务进行重新模拟,检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践与模拟是否一致,不一致时找出原因。四是询问法,审计人员可以分层次询问基层、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具体制度落实情况及相关审计有效信息。五是审阅法,主要对会计凭证、账簿及实务资产的核实,检验财务流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化策略
1.创新内部控制审计监管机制创新内部控制审计监管机制主要着手于以下两方面。首先,企业内部部门联动审计机制。一是对重大企业财务活动实施联动审计机制,在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建立审计与业务、财务等多部门间检查成果的相互反馈机制,有效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项目检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构建新型审计机制,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风险预测功能,指导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控风险排查,形成即时的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内部审计监管的动态化、实时化。三是拓展计算机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应用层次,搭建内部财务数据平台,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对接与传输,运用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构建“数据+模型分析”的数据化审计模式,以达到精确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的目的。其次,企业内部人员的违规责任机制。一是引入经济责任审计,以期为切入点推进审计全覆盖,实现内部控制审计全局性、全员性和全程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研究制定审计具体内容、评价标准和责任界定等相关条例,完善问责和责任追究机制,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落实内部人员违规责任追究,严格按照谁落实谁问责原则抓好对人员违规责任追究,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一般性差错的员工,要采取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对具有重大违规的业务人员,要在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审核审批人员间区分责任大小严格问责,并给予严重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但严禁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只问责操作人员,而不问责管理人员和审核人员。2.推进审计职业化体系建设强化审计体系建设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首先,探索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在内部审计部门选人、用人时优先考虑具有会计、审计、计算机等专业技能的员工,逐步提高审计队伍专业胜任力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同时,也促使内部员工提升自身内控素质。其次,深化企业审计部门建设。明确审计部门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职能和职责范围,探索实行审计专员AB角制度,完善审计人员配置,强化稽核内部控制审计力量。最后,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培训体系。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强化学习,邀请外部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外派审计人员到先进企业进行跟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