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斐济农业产业发展特点
制糖业在斐济发展的专业化程度较高。Barbour指出,农业部门和制糖工业存在的问题是74%的甘蔗农场都是租赁本地土地,几乎所有的租约将在2024年到期,届时将会对甘蔗和其他种植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区域专业化方面,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形成了农业生产合理布局与不同专业化的商品产区。如在Viti岛的西北部,形成了较成熟的甘蔗产区;该岛的东部为蔬菜、瓜果生产区。这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优势,又使得各自的销售市场互不冲突。在生产专业化方面,一些地方成立了专业经营合作组织(或协会),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统一种苗、化肥、管理及销售等,将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和营销等,均由农场以外的农户来承担,提高了管理水平,疏通了销售渠道,极大地满足了农业商品化生产的需求。
二、斐济农业区域分布特点
斐济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有灾难性气候的存在,如飓风、洪水和泥石流等,会对经济和基础设施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其四面环海,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也可能对一些城市中心、农业和沿海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年5—10月受寒冷的东南信风的影响,温度较低,平均气温为22℃,也是全年最干旱的时期;11月至翌年4月,温度较高,平均气温为32℃,风向多变,且降雨较多。斐济的可耕地面积约为28.8万公顷,主要生产甘蔗、椰子和香蕉等。斐济政府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水稻种植,但效果并不理想,大米能自给20%,小麦全靠进口。Chandra等阐述了斐济基于能够产生大量能量的块根作物为主要粮食生产策略,开发的一套半自给农业商品生产模式显示将研究资源分配到块根粮食作物的必要性,同时还分析了在斐济发展块根作物产业的一些政策建议。斐济具有较适合香蕉种植的条件,但规模化栽培后,易暴发香蕉叶斑病,目前香蕉主要为家庭式零星种植,少有现代农场大面积种植。在Viti岛西部有大量木瓜种植,但主要以1公顷以下单元面积种植,品种以夏威夷“Sunrise”为主;该岛西部还有大面积甘蔗种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建设有该国最大的工厂—蔗糖加工厂,以及数百公里的甘蔗运输铁轨与附属设施。
三、斐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情况
斐济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各产区情况差别较大,主要由斐济农业部下属各农业研究站负责,以及农业教学机构等,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技术推广等;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属民间自发组织,主要从事信息发布、产品(技术)推广等活动。
(一)科学研究
在斐济,从事农业研究的机构主要为该国农业部下属单位,包括LegalegaResearchStation(LRS)、SigatokaResearchStation(SRS)和KoroniviaResearchStation(KRS)等7个研究站,农业教学机构主要是斐济国立大学Koronivia农学院、南太平洋大学等。各研究机构对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及评估研究较为重视,强调种质资源遗传性状保持的重要性;为各地的农业产业经营提出建议;此外研究还包括如引进品种和选育优良品种、农产品加工和保鲜技术、生物技术、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和生物安全评估等。斐济农业发展还特别注重国际合作,尤其与南太平洋国家农业合作较为密切,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在与南太平洋国家农业研究机构的合作领域较活跃,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未来的合作项目方向的活动政策等问题研究。
(二)生产技术推广
Chandra等调查了54个农场,面积共计203公顷,因为土地政策等一些因素使得斐济还不能实现粮食完全自给,种植业经济效益非常低,每年绝大多数农产品仅被用于家庭消费,农民的经济收入很难提高[16]。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本地市场小;二是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的速度缓慢;三是缺乏农业科研、推广及培训资金,农作物产量低,新品种更新速度慢,很多品种不适合热带地区种植。斐济农业研究、推广和培训研究所(IRETA)是研究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的机构,它总结了历年来包括斐济在内的整个南太平洋国家的农业研究、培训和推广等活动,目的是为了将一些先进的技术传播至整个地区,进而支持适合南太平洋国家的半自给农业系统的发展。斐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力量比较分散,包括政府引导和民间自发组织。政府引导各地有所差别,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具体由各研究站等负责,属半官方性质,包括新品种(技术)推广、病虫害监测和许可证的颁发等,这类组织基本都是免费提供种子、种苗以及技术服务;民间组织包括各省(市、县)的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这种形式主要由大的生产商联合形成,采用“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户发展。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及企业都把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放在重要地位,不仅向农户提供良种和农资,而且还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对农业推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农业贸易情况
斐济是南太平洋岛国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主要产业为服务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加工业等,其中工业以木材加工为主。在斐济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旅游业占45.4%,农、林、渔业占18.6%,采矿业、制造业占16.4%,电、水、煤气、建筑业占8.4%,交通运输占11.2%。旅游业、制糖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斐济土地肥沃,盛产甘蔗,因此又有“甜岛”之称。2005年,蔗糖产量为29.2万吨,2006年为30.7万吨,2007年为24万吨。主要贸易对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国等,主要出口产品有蔗糖及椰油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食、燃料及工业品等。森林覆盖面积93.5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有开采价值的约25万公顷,出产优质硬木和松木。斐济的农业经济增长曾受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冲击,致其经济极不稳定。自2000年以来,斐济的两个主导产业制糖、纺织业的生产和出口量大幅下降,导致一些相关企业倒闭。从2006—2010年,斐济经济以年均-0.34%的速度萎缩。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1985、1992、1993、2010年和2012年的热带风暴;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底西北部洪水灾害)、两次全球石油危机(1979年和1981—1982年)、政局动荡(1987、2000年和2006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2008年)及全球经济危机(2009年和2010年)。农产品出口是斐济国内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局限于人口少,远离主要国际进口大市场。斐济农业贸易重点发展国内外2个市场,目标是促进斐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多样化的农业贸易。斐济政府重视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投资和出口,逐步发展“高增长、低税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1966年,斐济国家计划办公室(CentralPlanningOffice)制定了国家农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详细内容包括农业政策目标、出口作物类别和国内产品等,还详列了农业生产目标、土地开发和农业部门工作细则等。在农产品营销方式方面,Hardaker等对南太平洋农业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特别关注不同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缺点和公共服务部门应发挥的作用。斐济农业产品的市场、质量及价格缺乏一定的制度监管,大部分农产品市场被一些私营企业如斐济蔗糖公司、南太平洋食品公司和热带农产品公司等控制。同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状况也影响斐济经济的发展,如,1996年澳大利亚占斐济全部出口的份额为27%,占斐济全部进口的44.3%;同年,新西兰占斐济全部出口和进口的比例分别为12.1%和14.7%。因此,斐济十分关心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济走势对斐济贸易的影响。对斐济国内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投资率低影响了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政治不稳定(1987年政变以及随后的宪法修改等),同时土地租用问题也影响了其农业投资。
②印裔斐济人租用斐济族人土地问题是影响斐济农业发展的老问题。90%以上的甘蔗是印裔斐济人(或印度移民)租用斐济人的土地种植,受土地租期政策的限制,租用人不愿意进行较长期的投资。
③民族矛盾不仅干扰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国家的安定。
五、讨论
本文根据斐济农业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新兴农业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认为解决斐济农业面临的困境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农业发展的决策,需要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②农业规划,制定斐济现代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土地,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③跨部门行业协作及农村地区的平衡发展。
④农业部门策略,包括农业生产模式、土地所有制、农场规模、农业技术研究支持及发展农业协会的作用;长期租赁和适当的合同执行有利于外来资本在斐济投资和创业。
⑤农产品营销策略和营销规则。
⑥政府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的能力。在南太平洋国家中,斐济农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拥有发展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农业发展显得乏力。因此,如何发挥农业在斐济的作用,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斐济农林渔部(MAFF)努力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农业技术,对斐济农林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近年来,我国的研究机构、投资企业也逐步涉足斐济农业,影响面也越来越广。因此,作者希望通过研究斐济农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对加强中—斐农业合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致谢:本文作者对斐济农林渔部(MAFF)部长IniaB.Seruiratu先生、农业秘书长RopateLigairi先生、顾问R.C.Joshi博士和中国商务中心(斐济)有限公司马飞先生等在调查研究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