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各地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实践和探索,涌现出一批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推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班级为基本授课单位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学习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课堂教学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以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满足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并且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高中数学组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仅供大家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
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可以说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直接影响到后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充分照顾到各小组成员总体学习水平的均衡性,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展开竞赛和比较,起初可以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一条龙式排列。比如,如果班级要划分为十个学习小组, 每组五个学生,那么就按照成绩的排列,第一名分在第一组,第二名分在第二组,第三名分在第四组,以此类推,第十名分在第十组,那么,第十一名的学生应该分在第十组,第十二名的学生应该分在第九组,就像考试布置考场时按照考号进行一条龙式排列一样。其次,要考虑到男女生合作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男女生之间的合作更容易激发思维的火花, 碰撞出智慧的成果。所以在进行一条龙排列时还要考虑男女生之间的搭配问题,尽量能够使得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男女生比例。再次,再考虑学习小组的划分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使得内向的和外向的分到一起。试想如果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内向的性格,那么在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时, 大家都不积极主动的发言,学习效果可定会受到大大的影响。按照以上原则进行的分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多项互补,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另外,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小组学习时不好组织;人数太少,又起不到合作学习的作用。最后, 每一学期根据情况要调整一下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一个更广泛的交往对象和空间,实现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发扬团队合作意识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必须充分发扬团队精神,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出色完成组内安排给自己的学习任务, 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习小组一般都要安排一个小组长, 主持学习小组的全面工作。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 在充分领会到教师的学习任务安排后, 迅速地召集本小组成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包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 然后在每个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 最终形成统一的学习报告,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学校效果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扬团队合作意识, 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为小组合作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长则起到凝聚小组各成员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评比,比如,小组互评, 目的是帮助小组学会怎样进行更好的合作;学生互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给别人提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小组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明白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成就任何一番事业都需要与别人的合作。同时,又能正确对待竞争,知道竞争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增强自己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还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3.小组合作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