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计划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一并纳入课程体系。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种反映。对这一全新课型的实施,我们采用了辩论和讲演的方式,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活动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这种新课型给了我们新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到活动课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セ疃课有利于创设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中研讨课题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在活动课中我们从活动的组织到最后的结果都由学生自主探索,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寻找漏洞加以反驳,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一次极好的锻炼。教学的民主化使课堂上形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热烈气氛。
活动课有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特征。
1.自主性——即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动:面对问题选择观点,通过讨论或请教老师,或查阅史料,获得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他们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自我选择。自己选择观点,自己动手写论文,这是一种全新尝试,一种前所未有突破。
2.能动性——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特征: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整理、分析知识,运用史料,选择观点,综合对比,合理评判,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创造性——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及灵活运用中表现的创造性因素:学生在活动中全面深入的研讨本身就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兼及拓宽视野的`资料分析、对前人定论的认同或质疑、对现实世界的审视与借鉴等等。活动课中观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创造提供自由发展的舞台,从而能够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创造潜力。这种方法所体现的创造性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辩论中,一些素质较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新”观点,并能比较充分的论证。如有位同学尖锐地指出反方同学将辛亥革命的功绩扩大化了,其中一句话很有意思:“我们不能说在黑暗的世界里点燃了一盏油灯,就自欺欺人的说这个世界已经变成光明的了。”而反方同学对辛亥革命功绩的论述也有比较独到的地方,他们一反教材上的传统观点,提出当时中国革命所能取得的最高成果只能限于此,如果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当时也不可能取得比这更高的成就。虽说略显幼稚和不足,但他们能跳出书本的框架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活动课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活动课从科代表的组织到活动过程中同学的表现都超乎我们的预料,使我们认识到现在完全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往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在实施主体性教育中总有点不放心,不敢放开手脚,很难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活动课的成功使我们坚定信念、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活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论文的撰写到实际活动过程,教师应作一些启导性的讲授,指导学生理解史实,在关键时刻把握方向使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图片或录像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维感知,获得众多生动表象并正确领会前人的记述与评价,接受直观的和间接的启发,进而激起积极的问题探讨,达到思维争鸣的目的。
但在具体的活动课教学实践中,也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留下了许多思考:由于事先对学生估计欠准确,准备不充分,对有的班级期望过高,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充分准备;有的班级学生“好静不好动”,不太适应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而是习惯于听老师讲,对于这样的班级,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有的是因为老师大放手,完全由科代表来组织活动,如果科代表组织能力不够,就会影响活动开展,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早发现,给科代表多一些指导;有的班是学生比较拘泥于教材上传统观点,对此教师应多介绍一些其他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辩论中才会达到争鸣的效果。总之,在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活动课的论文】相关文章:
5.历史教学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