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动因优劣及完善建议论文

时间:2021-08-31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监督,更是一种增值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期望为正的价值,所以出于有用性原则,大型企业通常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保证对法律的遵守与对公司章程的践行,并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各种风险,对企业的运营提出相对客观的建议与对策供决策层参考。然而,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与实施成本高昂,通常中小企业是无力消受的,而且中小企业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需求也不迫切,“不产粮食”的管理部门往往被企业视作累赘,臃肿的“企业机关”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锐意进取的组织会竭尽所能削减管理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部门的去留通常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快速显现井喷式发展的黄金年代似乎已经远去,普通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成为了企业应对新形势的一个选项,使得许多管理部门可能被精简、合并、裁撤。鉴于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很多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给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机构作为折中方案。

一、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简单地说,企业要将内部审计外包无非是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但这也可以细分为许多方面:

  决策层既有成本方面的考虑,又有组织弹性方面的考虑,还有企业战略方面的考虑。当然,在分析外包动因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才是企业不“裁掉”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职能动因。

  (一)内部审计职能动因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意在从企业内部创设相对独立的组织,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评价与管理风险,并从旁观者(客观)的角度提出改进营运管理的方法,为企业增加价值,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许多技术和特点是共通的,最明显的共通点就是独立性(尽管两者对独立性的要求大不相同),审计作为一项鉴证业务本身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鉴证报告才有意义,否则就不能让人信服,这也是内部审计只能对内的原因,因为它只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够完全独立于组织本身。

  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第一,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财务数据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便管理层能够依据可靠的数据进行决策;第二,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这与财务活动也是相关联的,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显着降低企业的风险,尤其是重大的财务风险、合规性风险与法律风险,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审计,并且其活动通常不受限制,从而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报告;第四,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各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包括对预算的执行和对原来内部审计所发现问题的整改状况,能够随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将情况向上反映;第五,内部审计因为其较高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充当顾问角色,向管理层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这也属于增值服务的一种;第六,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为企业的形象加分,增加投资者、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对企业的信心,而这显然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好处”.

  (二)对企业成本费用的考虑

  企业属于营利组织,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从短期来看,企业一般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此来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的差额。所以,增加利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这两种基本途径还可以结合成第三种途径,那就是同时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随着经济的下行和市场的饱和,企业想要提高收入已经越来越难,那就只有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了。

  企业自己实施内部审计的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保持其有效运转,聘请和培训专业人才,维持该部门的独立性,都需要高额成本,而且这看上去与企业主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自己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是不经济的。因此,很多企业选择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将该项职能委托给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来代理,专业机构通常拥有比较优势,能够在比企业本身更低的成本下实现类似的功能,其出价也较为经济,对双方都有利,符合经济学原理(有效的帕累托改进)。若选择外包,企业将节省一大笔日常营运的成本费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筹建和运行费用,专业人员和支持性人员的招募、聘用和持续培训费用,保持内部审计人员和部门独立性所花的费用。而服务外包则只要支付事先约定好的业务服务费,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特别是对相关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所以,把企业不擅长的、成本高昂的职能和业务交给更加专业的外部机构去做,企业可以借此降低成本费用,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三)对组织弹性的考虑

  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节奏也越来越快,我国的产业结构又处于深度转型中,这就要求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否则就会因为落伍而被残酷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富有弹性的组织往往就成为了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弹性组织不同于集权化的正规组织,它追求组织灵活性,强调随机应变和“可收缩---扩展性”,一般适用于不稳定的经营环境。企业会尽可能地减少固定部门,只保留一个或几个核心团队,专注于增值率最高的业务,其他非核心部门则视情况而定,有条件就设立,没条件就忽略或者外包。而内部审计部门有一定的特殊性,该部门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固定成本(公司章程的匹配、部门的建立和运行、专业人员的招募和培训、独立性的维持),可预见的开设成本会高于其他管理部门。所以,在遭遇危机时企业往往也很难狠心裁撤(虽然是与决策无关的沉没成本),高门槛带来了低弹性,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企业希望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动的,这样才最具弹性,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部门具有杠杆作用,因为其成本一般变化不大。然而其管理规模却是变化的。在业务扩张期,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效率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当于车间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物尽其用”,有限成本提高的管理效率,能够放大企业的效益;在业务收缩期和经济不景气阶段,产能闲置,白白损失固定成本,对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杠杆作用是很明显的'。杠杆越高,组织弹性越小。在调低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往往会谨慎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杠杆效应。

  (四)对企业战略的考虑

  20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了多元化经营浪潮,但到了90年代,这一潮流逐渐停止,因为企业发现盲目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高,甚至容易把企业带向深渊,把自己的主业都给搞砸了,正所谓“样样通,样样松”.企业管理层意识到,只有把精力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这就是集中化战略。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就是企业能够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相对低成本),一般企业显然不会擅长搞内部审计。

  所以把自己不擅长的职能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做也就有了理论基础,这是企业集中化战略的一部分。

  内部审计也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企业在实施集中化战略以后,一般会将人才集中于主业上,而不再维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特殊关注,这可能会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21世纪,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把能够招募到的最优秀人员投入到核心业务当中去,在其他方面只能寻找变通的方法,比如将部分职能外包给专业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