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多元智能,培养途径

  犹太人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是这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近年来,人们对智能的定义已有了新的知识,针对传统智能一元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论”,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空间感知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这七种智能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中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智能多元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智能的培养

1、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新教材的科普性、可读性、实践性大大增强,给学生阅读带来了方便。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

  ⑴ 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要求纵览文字,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是表达内容的核心,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中以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通过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活跃思维。

  ⑵ 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一般运用分段式阅读的形式。即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从学生心理上讲既有外在的压力(教师的指令),又有内在的动力(解难析疑的求知欲)。阅读时,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

  ⑶ 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如对地理概念的阅读,要紧紧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弄懂概念中模糊词语的`含义。可采用重点句群的阅读、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例如,对于交通和交通运输、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等概念,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照定义反复对比阅读,并列出表格加以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对学生不能准确表达的问题,要适时加以点拨。在学生内心已明白问题,急于想表达出来,却又不知用何语言准确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设法把自己要讲的话,尽量由学生的口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那些回答得好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向全班学生指出该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的方法,并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对于那些上课懒于开口的学生,我采取了一半引导,一半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尽管这些学生有时问题回答得并不好,但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目前高考,出现了类似于政治、历史中一些文字表达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文字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不同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一改过去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为主的状况,适当增加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作文式作业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时,我就给高三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都觉得这好像是作文题,不是地理作业。我提示学生:要完成这个作业,思路要开阔,不必长篇大论,只要把道理将清楚即可。从交来的作业看,学生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做了论述。有的学生从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的同学还结合政治,用假如WT0后中国农业的发展知识进行了论述等。这种作业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空间感知智能的培养

  空间感知智能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

1、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而去主动观察的。教学中,可因时、因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有趣问题,或介绍有趣的知识,或强调观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不仅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进行观察,课外、校外也会主动去观察相关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2、指明方向,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自然界绚丽多姿,观察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或多媒体动画演示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这样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需要观察的重点内容上,形成较清晰的知觉。如果学生对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所观察到的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必然是走马观花、无所收获。所谓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要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在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各个土壤层次的主要特点上,着力观察每个层次的色泽、粘度、组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