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专家们预测,教师的传统功能“传道、授业、解惑’中的授业功能将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得到加强。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而且必须掌握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自觉渗透、主动实施心理教育。在21世纪,心理教育能力将成为所有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将不是合格的教师。培养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己成为当务之急。
心理学上把符合心理教育活动要求、直接影响心理教育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心理教育能力。在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中,心理教育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自身的优秀素质(对学生而言是外在的素质)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素质,转变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心理教育能力不强,教育的效果就差;缺乏心理教育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无法完成,甚至产生负效应。
一、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类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是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的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结果,是其他两类素质的载体;社会文化素质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对其他两类素质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心理素质作为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之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起着核心的中介作用,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它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和生理潜能的充分发挥,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生理素质主要通过体育来完成,发展社会文化素质主要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来完成,发展心理素质则主要通过学校心理教育来完成,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教育,人的心理素质就难以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就会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盛行多年的“应试教育”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教育的唯一任务,忽视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心理教育的独立地位,导致心理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没有独立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教育内容,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没有心理教育课程,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缺乏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忽视学校心理教育致使有的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得畸形、走向片面,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而强化心理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使他们获得进行心理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应的技术与方法。
(二)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其中,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个人的健康水平。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身体与心理的巨大变化给小学生带来许多“成长中的烦恼”,他们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困惑希望找到答案。来自成人世界的关心与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很辛苦。社会的急剧变化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父母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沉重的学习、升学与就业的压力过早地落在孩子柔弱的肩上。另外,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金钱至上、贪图享乐、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到成长中的学生。面对这重重压力、种种诱惑,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应对。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己构成心理疾病.为了研宄教师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课题组对12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在班级的“心理场”中,教师占据着主动、支配地位,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接触”时间每天达7至8个小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而学生这个时期形成的某些东西则会影响他的一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刻和长远的,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实施学校心理教育,首先要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都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学生,面对工作。同时要使全体教师掌握心理教育的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技术与方法,在曰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三)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和专业实践不断改进的历程。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知识技能和各种行为方式都需要不断调整、修订,重新审视评估和接受挑战的考验。与过去相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多、更高。教师除了要扮演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灵魂塑造者”、“集体领导者”、“家长代理人”等角色外,现代教师更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必须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现代教师要能为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及时走出心理的误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前,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己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21世纪,学校心理教育将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心理教育的知识与能力也将成为教师培训及教师资格认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就必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