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园林植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针对职高在教学中集中存在的部分,提出围绕“够用、好用、实用”提炼教学内容,建立综合实践教学库等建议。以期形成基于适用性的园林植物学教学框架,为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措施

  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关系着城市化进程,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延续。需要大量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城镇化建设第一线,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艺术、园林环境改造为一体的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应用型人才[1]。提高园林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应用型初、中级业人才,这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历史责任。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好花卉学、树木学、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基础必备条件。

  1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目标有待改善

  园林植物学是以植物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2],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这就要求其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现阶段,受到地域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的限制,职业高中园林植物学教学目标呈现出“自主性,多样化”的趋势:其一,传统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内容往往面面俱到。其二,基于实用型的园林植物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其三,重视传统植物学对于植物器官、根、茎、叶花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习性的教学。其四,侧重于对于运用分类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其五,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考核目标照本宣科。通常将实践教学并入理论课时,统一计算,实践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均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如此“自主性、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很难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

  1.2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就业市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目前,职高《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相对不够紧密[3]。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以植物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配套常用园林植物的习性。材料内容偏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相关的内容比较欠缺[4]。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只安排了验证性教学实验,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相对不足。这对毕业后就业于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学生来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

  1.3实践教学开展困难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深化及应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识别不同种类植物,掌握栽植、搭配技能技巧,熟悉品种习性,了解市场及行业应用动态,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后期的就业打好基础。

  1.3.1 教学经费不足

  职业高中多为教育局拨款单位,很少有自主收入,受到地域、经费限制,偏远地区部分教学仍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园林植物学的实践教学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图片展示,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必须进到遥远的县城或市区,其昂贵的实践教学费用让实践调查教学成为空谈。

  1.3.2教学场地匮乏

  一方面,调查场地没有相对统一的依据。小尺度植物群路、大尺度的公园植被景观,苗圃场地、私家花园都可以成为教学场地。一方面,小尺度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效益不能全面代表地方特色,公园植物景观多被硬质化、人工化,苗圃场地、私家花园的通常私有化,给实践调查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有些景观特色不明显,强调不足够,搭配效果不理想的植物景观,则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失去了实践的真正目的。

  1.3.3教学师资师资缺乏

  园林植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对于教师个人水平要求过。受到教师个人水平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几个老师一同进行,无形中增加了教学成本和教学的难度。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园林专业”的时间不长,在部分学院内部呈现出:“老年教师半路出家,中年教师行政为家,青年教师找不到家”的现象。

  论语云:“教不严师之惰”,“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 [5],在体现教师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教育的特点:传、授。可见知识的储备、经验的丰富度决定了学生质量的优劣。职业高中的教育团队呈现出的这种师资配备不足和知识结构的不足予待解决。

  1.3.4教学安全缺乏保障

  职业高中招生对象以14-18岁未成年人居多,安全责任成为实践教学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考核体制、各种管理制度、目标教学任务的影响,使得大家往往忽视了教学应该承担的真正责任,在外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正真的教学质。

  2 改革思考

  2.1以培养应用型初、中级实用性人才为宗旨,制定教学目标

  园林植物学“培养应用型初、中级从业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基本的植物学理论,了解行业应用动态,熟悉本地区植物习性、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型初、中级从业人才。根据上岗要求,从业标准,让高职高专成为行业培训的前身,从以市场为引导转变为主导,以行业为标准,以技能为手段,培养道德为先、技能为本,理论、实践并重,具有职业道德的行业初、中级实用性人才。

  2.2 围绕“够用、好用、实用”提炼教学内容

  现有教材普遍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内容往往面面俱到[6]。针对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化养护等不同的岗位,所学要的植物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要求,我们以“够用、好用、实用”为选择内容的基本原则,选择教学核心内容;优化授课能容,避免重复教学;强化授课内容,避免模棱两可。

  在实践教学大纲中,针对实地的园林植物、园林景观植物搭配、自然群落进行调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便在有限的学时数内,突破传统时间教学单一的模式,将植物配置、品种习性、地区特色、市场价值等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2.3 建立综合实践教学库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的理解、深化及应用,实践能力是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建立实践教学库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安全性,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资源共享,大幅度减轻教学负担、弥补师资不足、降低教学成本,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途径。

  将教学库分为场地型和植被型两个子数据库。场地型实践教学库:在实地调查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收集相关图纸资料按园林性质进行分类,初步建立调查库。数据库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植物景观特点、配置种类、习性、市场运用情况等。供学生进行综合的实践教学,全面分析植物景观评价、植物配置,园林规划设计以及经济效益评估。植被型教学库:在调查中重点收集本地区常用树木、花卉、草本、藤本等品种、习性、栽培等资料。配以图片可供学生学习本(省)常用的植被类型,种类、生长习性、栽培、养护、管理的学习。

  3 结语与展望

  总之,通过对《园林植物学》教学进行改革。突出学生的实践性与主动性,才能切身的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强化教育的职业培养功能,建立基于适用性的园林植物学教学框架,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走向“数字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生态化”的园林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胡海辉,龚东芳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5-87

  [2]陈晓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J].农业技术,2008(2):167-169

  [3]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J].中国林业教学,2011,29(2):71-73

  [4]赵霞.高职院校植物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0-31

  [5]徐艳.高职院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教改研究,2007,46:10-12

  [6]张光琴,袁静.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3):30-32

【职业高中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2.职业高中体育教育改革初探论文

3.植物学论文内容

4.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5.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6.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7.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8.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