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空前发展,但是很多深层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育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职教管理部门缺乏工作整体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被动管理依然是主要方式;很多职业院校基础较为薄弱,办学条件还不完善,职教管理人员和职教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结构存在较大问题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确立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以及“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制定了很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政策,职业院校也进行了丰富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开展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对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化管理,以及对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

  (—)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质量是“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教育大辞典》,2007),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认识随着对职业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自《规划纲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以来,我国教育界逐渐意识到建立职业教育大质量观的重要意义,即把职业教育置于教育、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规划,全面考虑职业教育内外部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特征。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认识可归纳为几点:(1)适应性的质量:职业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以及所培养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所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职业院校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是质量的重要标志;1(2)产品性的质量:教育服务是一种产品,职业教育在符合教育规律前提下,其教育产品应满足规定或符合消费者(受教育者、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特征总和;[2](3)发展性的质量:社会需要的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培养,职业教育只能通过发展解决质量问题,质量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4)多元化和“特色”的质量:不同院校有不同办学、专业和地方特色以及社会环境,无法用统_标准来评价,在保障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前提下,应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构成院校、专业和毕业生的特色。[]这说明,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是_个规范性(normative)问题,对此人们难以取得完全共识,这从对质量指标内涵的复杂定义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是职业教育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建构过程。

  教育质量保障是“确保教育质量得到保持和提高的所有政策和过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是以保持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目的的,由职业教育机构按照_定政策、标准和程序实施的活动,它涉及教育规划管理、办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教师等影响教育质量的多个方面。我国_般把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外部和内部质量保障两个子系统,这与国际通行的“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估”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MonitoringandEvaluationSystem,简称M&ES)的表述基本_致,但理解上有所差别。M&ES是“能够向管理人员连续反馈一个体系或机构运行状况的信息、识别获得成功的潜能,以及尽早发现问题以保证及时调整的工具”。[7]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但需要由政府、社会和院校共同组成多元合作质量保障主体,而且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监控和评估机制[],这是一个“确定做得怎样”、“发现错在哪里”和“知道怎样修正”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操作性强的工具。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至少有三个层面:(1)促进区域、行业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院校质量保障体系;(3)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还很薄弱,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和开放性要求还没有完全贯彻到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1°]事实上,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实践,就是建构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

  (二)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与投入保障

  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过程和方式。目前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主要是探讨运行机制的特点,界定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分工和职权等,[11]主要在逻辑推理基础上进行分析。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证数据,其结论的信度很难保证。目前唯_见到的相关量化研究,是采用“授权评价理念和访谈提纲对北京顺义和石景山两区职教运行机制进行的对比研究(如图1所示)。尽管这些都是很基础性的研究,但却是此领域量化实证研究迈出的重要一步。

  教育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情感和行为等广义的投入。目前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在体制、政策、经费、模式和观念等方面均有较大缺陷,如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比重低、结构不合理(如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例)、投资比例失衡(如区域间和院校内部)等。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性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指标等反映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程度。如何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与社会投入并重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14]、解决投资比例失衡等问题,还需相关研究和试验的支持。

  (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

  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方法分四类,即评估、认证、审计和基准。《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质量标准制定”和“质量评估”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启动了多种标准的建设工作,如职业院校建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并正式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等标准,标准制定工作进入了_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些标准多是通过行政工作推进的,相关研究基础极为薄弱,而且缺乏必要的实证基础。事实上,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极为丰富,宏观标准如占用社会资源的合理性标准,区域性平衡标准,区域和行业经济适应性标准等;微观标准如教育基础设施标准,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标准,学生质量标准。15]如何通过目标明确的分类推进,实现标准制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确保所开发标准的高质量和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