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标准难制定,任务难量化
标准的制定,任务的量化,必须建立在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的基础之上。长期以来,一些事业单位考核标准难制定,任务难量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各类岗位的职能分工、目标任务模糊不清,未对部门内部的任务进行标准的职位分析,甚至因人设岗,而不是因事设岗。员工目标任务分工不明确,这样造成岗位职责模糊,为考核标准设计带来了难度,同时,考核内容的模糊不清,考核标准的简单笼统,又会致使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考核结果过于笼统,工作业绩难以区分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通常是将每一类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大类,由于考核等级较少,区分度不高,导致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合格”的这个档次内,而能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却极少,基本上没有人“不合格”,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地、清析地体现工作人员的绩效差别,严重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薪酬管理缺乏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主要有两大部分: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和津补贴。按要求津补贴部分要与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大部分单位都很难把津补贴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关联,只能按照固定模式发放,难以起到合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
(四)绩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是显而易见的,这对搞好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非常不利。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具体参与绩效考评的管理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绩效考核工作就会出现偏差。绩效考评不仅需要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需要评价者具备一定的考评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任何偏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团队效益的整体发挥。
(五)绩效考核的信息渠道不畅通
从事业单位多年来的做法看,基本上都忽略了绩效考核的反馈面谈,不能让员工们明确认识到他们的工作绩效与预期绩效的要求还存在着什么样的差距,使员工无法了解不能达到预期绩效的原因,找到改进绩效的方法更是无从谈起。
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和绩效结果应用这五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将绩效考核放在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中,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改变过去单一的绩效考核,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组织、各业务单元和员工中的每个人,使员工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保持一致,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方法,使绩效考核不再是浪费时间和流于形式的代名词,扎实有效地开展绩效管理活动,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
(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岗选人用人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做法的限制,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中长期缺乏正常的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在员工中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现象。由于在工作中定性、定量考核指标不明确,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而无法评定职工工作的难易程度和质量优劣。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一味地应付绩效考核指标。因此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绩效管理,并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运用,用系统的眼光和整体思维进行目标任务设计与组织实施,真正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适时推动组织人事工作的改革,因事设岗,因岗选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把事业单位逐步建成具有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组织。进一步理顺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人力资源部门与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使职工从被动应付绩效考核变为主动挑战目标任务考核,形成单位开展绩效管理,职工积极参与绩效管理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在绩效管理中重视信息沟通与反馈的作用
在绩效管理中要把交流与沟通始终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保证沟通的有效执行与落实,必须建立健全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管理制度,使其规范化和常规化。日常绩效管理中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帮助职工改进业绩,是业绩管理者的一种职业责任和道德修养。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上级和下级持续不断沟通和反馈的过程。通过上下级的有效沟通和反馈,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明确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的方法。同时有效的沟通还可以带给组织成员纵向、横向比较的有效信息,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助力器。
【改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2.绩效方案的改进
5.绩效管理的标语
8.绩效管理的悖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