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即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教学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火花在学习过程中闪烁,运用“引导观察、启发多问、诱发想象、激励动手”等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一、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情景讲述,可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比如,下课了,我利用课间十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天上云朵的形状和颜色。说起云朵形状,学生们会脱口而出:“像白羊”,“像小狗”,“像恐龙”,“像匹马”。他们把云朵和生活的事物进行类比,得出结论,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像一团雪白的棉花”,“像白鹅的羽毛”,“像金色的鱼鳞”。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当这时,我就会感到孩子们的'年龄虽小,但他们创新的萌芽却随处可见。
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幼小的心灵世界,却蕴藏着非分明的辨别能力。正是在他们的争论中,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如,到大自然去找春天,在观察春天特征时,我带学生走出校园进行观察,观察时我提出问题: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什么?自己找一找。让学生们进行情境讲述,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树,也吹绿了小草。”这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之间展开了争论,其中一个同学说:“不对,松树冬天也绿、榕树冬天也绿,不能说吹绿了各种树。”显然,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了新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二、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要鼓励,要提倡,要引导。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题、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对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要使学生敢问、会问。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短诗,介绍了几种动物的脚印像什么。我先让学生观察挂图。插图上画的是小马、小鸡、小鸭和小狗在雪地里开心地看着各自的脚印。学生初读完课文后觉得很有趣,我引导学生说:“读了课文,谁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如果能,那他就是聪明的学生。”一句话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同时,又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其中有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地上会有这么多的脚印,我不明白。”我马上又把问题抛给学生们讨论,并及时引导,结合挂图,再读课文,然后指名回答。其中有位学生回答得较为精彩,他说:“雪花从天上飘下来,轻轻地落下来,积少成多,所以动物踩上去就有脚印。它不像雨水落到地上会流走。”至此,使我不能不佩服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活跃。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问题:小动物是怎样来到这里作画的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并要求同位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他们有的想象自己是图中的那匹小马,跑着叫着从家里出来,看到小鸭,马上热情地和它打招呼。这时候,小马发现了地上美丽的脚印,于是在雪地里作起画来。不一会儿,小鸡来了,小狗也来了。它们愉快地画啊,画啊……这样极富想象力,不仅使词句培训真正落到实处,而且使学生在质疑问难题解惑中增强了创新意识,形象思维得到了锻炼。
三、启发学生动手,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
低年级学生的训练重点是字、词、句的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为中、高年级段篇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一年级下学期搞了一项“写一句完整的话”的小实验。其目的一是巩固已学过的汉语音、生字词,二是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指定运用某些词语写话。让学生用指定的词语写话,能给学生某些启发,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词可写,还规定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这样一来,学生们写话的热情被调动真情起来。比如,我让学生运用“有时……有时……”写一句话,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真奇怪。”一句简单的话,表达了小作者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2、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写一句话。按自己的意愿写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束缚,摆脱了限制,写话的热情更高了。在这次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就会在天空中开开心心地飞。”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只蜜蜂,我会给人们酿出甜甜的蜜糖。”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把想象活动与写话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创新实践,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