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用评级的思考监管论文

时间:2021-08-31

  论文摘要:对信用评级的思考_监管-

对信用评级的思考监管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用评级,发展,监管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它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为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信用评级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防范商业风险,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诚信;此外还可以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确定信用资产风险的程度。随着金融工具的日益复杂化,信用评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隐藏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一、美国信用评级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世界经济因为工业革命迎来了一次新的经济增长。美国在这个时期经济也在迅速增长。经济的增长对运输业产生较大的需求,铁路业成为当时利润丰厚的行业。建造铁路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许多股份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筹资。但是这些公司质量上良莠不齐,在信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公司质量好,信誉高,发行的债券能够偿还,另一些公司质量差,发行的债券还款率低。所以市场上迫切需要一个机构,提供信息对这些公司的质量进行介绍,方便投资者区分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穆迪创办了穆迪公司,并于1909年发表了《美国铁路公司投资分析》的资信评级报告。这标志着现代信用评级的产生。随后,信用评级行业评级的范围越来越广,先是涉及工业债券和公用事业,后来扩展到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的政府债券。面对巨大的投资者需求市场,又先后产生了一些评级公司。1923年标准普尔公司开始评级发行债券的等级,很快就进入对公共领域债务的评级。这段时间,信用评级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低估,资本市场萎靡不振。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基本上真实地揭示了各种信用等级债券偿还能力的不同情况,所以信用评级机构被广大投资者和政府所接受,地位得到确立。

  (二)、产生的理论基础

  从信用评级机构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其产生的理论依据是信息的非对称性和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了信用评级的产生:在经济生活中,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掌握的信息不一样,企业内部人士掌握的信息比外部的人多,产品的卖方比买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特殊的产品比如保险,买方掌握的信息比卖方多,这些都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由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买卖双方的利益损失,掌握信息多的一方会获得更多的利益,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有可能会损失利益。市场需要一个单位对商品进行评级,使买卖双方对所买卖的商品有全面的了解,这样双方才能对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买卖双方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这说明了信用评级行业产生的必要性;对于单个买方或者卖方来说,要了解交易另一方的信用状况,其实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收集和分析信息,另一种是找专业的信用评级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但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成本很高。但是如果单个投资者找信用评级企业进行评级,信用评级企业收集和分析信息,然后再将成果转让,费用由于规模效应将会被摊销,对于企业来说就有利可图,信用评级企业有存在的可能性,这是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论,这就论证了信用评级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信息不对称理论说明了信用评级企业产生的理论原因,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信用评级企业产生的现实基础。

  (三)、发展及特点

  美国评级行业经过上世纪的大萧条之后,在接下来的七十多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有了一个统一的信用评级认可制度:NRSRO,并将信用评级写入资本净值法案。在美国信用评级市场,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是三大巨头,而且这三大公司还进行全球化经营,所以现在不仅美国公司找他们评级,其他国家的公司也找他们评级。在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形成过程中,逐渐产生以下三个特点:

  1、垄断行业的形成

  美国信用评级业经过一百年的发展,优胜劣汰,最后逐渐形成了目前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家评级巨头,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家公司占美国评级市场份额高达80%,加上惠誉的份额,三大公司对美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所以这个行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寡头垄断。

  2、声誉机制的建立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依靠其本身评级结果的客观性。根据WBHickman(1958)的研究结果,在1900-1931年期间,公司债券的平均违约率是17%,而在1929-1933年间的大萧条中,尽管有1/3的债券违约,但是评级机构给予高评级的债券却很少违约,这就为评级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评级机构的行业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使“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评级机构发布的评级报告使公开的,这为公众评价评级机构提供了依据。所以评级机构为了建立一贯正确的声誉,必须维持评级结果的正确性,否则就会被淘汰。

  3、权力的深化

  美国评级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促进其发展,就是美国政府的广泛采用。这一点是和第二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评级机构的声誉机制和其评级结果使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政府为了更好的监管市场,有必要掌握各种正确的信息,而评级机构为政府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所以信用评级机构从单纯的盈利机构慢慢转变为具有一定监管职能的机构,只不过这种监管职能是间接的。(一)、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认可制度不透明,造成行业垄断的主要原因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认可制度是世界上最早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进行说明的制度,该认可制度规定: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由SEC官员以无异议函的方式认可,其主要思想是全国认证。虽然这个规定对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美国评级机构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了目前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足鼎立之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申请NRSRO不透明,认可机制没有定量要求等等。经过评级市场若干年的争论后,美国证监会才提出了对NRSRO的若干项改革措施:开放市场,降低进入壁垒,透明认可制度,公开标准等,所以从2003年开始,美国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增至十家。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认可机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个认可机制具有很强的维护垄断的作用,从其一开始诞生,到后来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机构进入的障碍。这最终导致信用评级行业的垄断,垄断成为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桎梏,增加了行业内的机构做出违规行为的可能性。美国评级行业目前存在寡头垄断,虽然到03年又有几家评级公司通过了认证,但是市场份额依然被三大评级公司垄断。寡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其中不仅是其产品市场,还有其同行业评级行业,其它的评级机构有可能以寡头的评级结果为依据,来发布本公司的评级结果。因为当他们做出相反的预测时,投资者不会相信他们。所以寡头工作上的失误并不会导致其失去市场,因为他们评级失误,他们的垄断导致市场上其他评级公司的跟风,也会使其它评级公司评级失误。他们不参与评级,其它的评级机构也没有实力来占领这个市场。退出机制已经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