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论文摘要:“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状况不断改善,由于历史、政策、制度等方面因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依旧突出,未来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构建专业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于中职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现状;对策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首要资源和核心要素,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然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中职发展的“软肋”,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显得更加紧迫。

一、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在数量、结构及整体素质方面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但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规模不断扩大但数量仍旧缺乏

  2010年全省中职学校(不含技校,下同)专任教师24384人,比2005年增加4164人,增长20.6%,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重由2005年68.26%提高到71.49%,但生师比由2005年31.33:1上升至35.79:1,其中普通中专37.35:1,职业高中34.87:1,都远高于普通高中的19.08:1;专业教师(包括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下同)12443人,比2005年增加3398人,增长37.57%,生师比由2005年的70.03:1提高到70.14:1。2010年全省17个市中职生师比最高达50.98:l,最低也达25.55:1,其中14个市超过30:1;在校生与专业教师之比最高达123.96:1,最低为40.05:1,其中12个市超过60:1。由此可见,专业教师缺额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依然很大,教师紧缺已成为中职规模扩大、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结构得到改善但矛盾依旧凸显

  一是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有所改善。2010年全省中职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为51.03%,比2005年高6.08个百分点,但与到2012年“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5%左右”相差相当大。2010年全省17个市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最高为66.07%,最低只有32.26%,其中8个市低于50%。二是专业教师专业结构有所改善。“十一五”期间,全省中职专业教师专业结构有所变化,从2009年专业大类在校生数与专业教师之比与2005年的比较来看,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类下降较大。分别由107.64:1下降到97.96:1和由118.88:1下降到88.07:1;农林类略有下降;许多专业类别上升较大,社会事业由46.98:1上升到91.99:1,医药卫生由49.35:1上升到90.44:1,商贸旅游由54.12:1上升到90.48:1,交通运输由46.17:1上升到72.09:1。土木工程类由54.87:1上升到78.49:1,财经、文化艺体类有所升高,除财经、文化艺体类外,其他专业类别的在校生与专业教师之比依然过高,其中加工制造类、社会事业类、医药卫生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和土木水利类都超过或接近80:1。总的来看。教师专业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已经成为中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素质逐步提高但差距仍然很大

  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有所提高。20lO年全省中职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由2005年70.53%提高到81.46%,专业教师也有所提高,但与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更远低于20lO年全省普通高中平均水平(94.35%)。2010年全省17个市中职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最高为93.16%,最低仅为72.33%,其中12个市低于85%。二是“双师型”教师有所增加。2010年全省中职双师型教师达到5270人,比2005年增加3423人,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重由2005年20.42%提高到42.35%,与到2012年“‘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60%”的目标有很大差距,而且许多专业教师源于高校毕业生或由文化课改行而来,对企业生产工艺缺乏了解,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薄弱,专业化水平难以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2010年全省17个市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重最高为66.41%,最低仅为24.41%,其中11个市低于50%。总体而言,专业教师素质与教学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教师素质不高已成为中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十一五”安徽省中职专业教师状况进一步改善,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依旧突出,难以很好地适应职教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制约中职发展的“软肋”。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症结

  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制约中职发展的“软肋”,存在数量紧缺、结构矛盾、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历史性缺陷

  2010年安徽省中职学校523所,其中普通中专108所、职高344所,成人中专71所;职高校数、在校生占65.8%和55.7%。绝大多数职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等教育体制改革或是新世纪以来各地高中阶段教育布局调整中由原来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普通中学改制而成的,特别是许多农村职高既无办职教的基础设施,也缺乏专业师资,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先天性不足。许多专业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改行转型而来的,他们在专业理论知识上虽然学习了一些,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经验非常欠缺,加上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硬伤”,造成专业教学上频频出现“黑板上开机器、教室里种稻谷”的现象,教学与企业生产要求之间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与此同时,许多学校在改制转型的过程中,教育观念、办学思想、育人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难以实现华丽转身,职教意识比较淡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普通中专专业教师队伍状况相对较好,但也存在因不少优质学校升格为高职或并入到高校而造成的影响。成人中专与职高相比,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也没有什么优势,更比不上普通中专,先天不足也相当明显。

  (二)政策性瓶颈

  一是在教师入口上不畅。现行政策强调教师编制管理,教师入编重视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规定年龄界限;更有一些地方规定,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企业身份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入编任教师。由于政策规定的限制,中职专业教师仍依赖从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因学历不达标,或没有教师资格证以及受到年龄限制,难以进入专任教师岗位。安徽师范类高校相当多,而培养中职专业教师的能力却相当弱,原有一所技术师范学院,现也改为去掉“师范”的科技学院,“国家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的培养功能大大削弱。二是在师资培训上不力。现行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政策多是针对普通中学制定的,对中职教师尤其专业教师培训缺乏有力的政策,对企业参与教师培训和提供教师实践缺少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缺乏动力机制,中职专业教师主要是通过院校培训,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上还缺少针对性,参与培训的涉及面还不宽,培训层次还不高,影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无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尚无有力的政策,虽然实施统一的认证制度,但地方教育部门对认证标准执行不一、把握不严,而且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很多地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仅仅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完成上级教育部门的任务,“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完善化和规范化操作”。四是在专业教师职评上缺失。中职尤其职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一直采用普通中学标准,许多地方还把中职专业教师职评与普通中学放在一起,而且存在重论文发表、轻实际应用研究的倾向,难以引导教师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不同行业间的专业技术职务转换困难,政策缺乏弹性和可操作性,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入中职任教很难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五是在兼职教师管理上不为。由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大量招聘兼职教师,而对兼职教师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兼职教师处在没有编制和财政拨款、没有固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下工作,教育部门也未将其纳入到教师队伍管理,统计时列入“另类”,学校对他们管理也仅限于业务。六是在政策执行上不严。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意见,《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皖政办[2007]23号)和省教育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但许多地方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财政经费有限等原因,未能较好地执行有关政策,从而使有限的政策失去应有的效用。

  (三)制度性障碍

  一是编制传统难以改观。近些年中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在校生数每年在变,而许多地方中职教师编制数却多年未变,甚至有的还是按本世纪初职教最低谷时期的编制数执行,还有的行政编制占用学校事业编制,而且中职教师配置仍按普高模式要求确定数量,未能充分考虑职教的特点。二是“绿色通道”难以畅通。为解决中职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安徽前些年专门开辟高技能人才进入职校任教的“绿色通道”,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因涉及人事编制和财政经费等问题,“绿色通道”难遇“绿灯”,适应经济发展而设的新兴专业的专业教师更是难以寻觅。三是教师进出难以流动。许多职校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文化课教师和因专业调整产生专业教师结构性过剩需要流动,而教师实行“身份管理”和学校“所有制”难以流动;许多地方学校缺乏人事自主权,招聘教师采取统一考试制度,因地域小、可选范围狭窄以及程序复杂又难以选招到合适的专业教师。四是教师培训难以合作。许多地方教育部门的人事科室多是为基础教育而设,组织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培训往往成了职教科室的事;中职不仅没有教研机构而且许多地方还没有专职教研人员,中职教研工作也成了职教科室的“分内之事”或是无人问津,教研培训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五是运行机制难以有效。目前国家和地方还缺乏诸如专业带头人和名教师培养评选机制、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机制以及兼职教师聘任机制等,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有效落实大打折扣。六是学校改革难以推进。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等很难真正落实,学校办学活力尚未有效激发出来。同时,许多学校评价制度缺乏激励手段,管理模式刻板缺少人文关怀,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也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