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生态美学的现代室内设计论文

时间:2021-08-31

  中国陕北窑洞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一种典型的生态式建筑,是黄土高原这种特殊地势上主要的住宅形式,也是陕北建筑美学的主要特征。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窑洞具有先天的优势,而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更是其长久以来所坚持的。近些年,人类社会正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同时对于生态美学的认识,多以重视功能性与物质化为主,对于精神层面的缺失,也是现如今无法回避的问题。陕北窑洞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意义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其为现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案例,也对现代室内设计指出了新的方向。

陕北窑洞生态美学的现代室内设计论文

一、陕北窑洞建筑

  (一)陕北窑洞建筑的形式种类

  独立式窑洞又称“锢窑”或“平窑”,其建造形式不依赖于周边地理地势环境,为独立的窑洞式建筑,这种民宅类型广泛存在陕北大部分地区。独立式窑洞是完全的人工建筑,由人工砌成,在建筑形式的设计上有很高的自主性,具有冬暖夏凉等优势,因其四面墙体均为独立存在又称“四明头窑”。从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可以理解为是生土建筑的一种形式。靠崖式窑洞被称为“崖窑”或“窨子”,在建筑形式上背靠土崖或石崖,这是最早为人们所知的窑洞形式,因其是“明朝及清朝同治年间,在数十米高的悬崖陡壁上有防匪祸战乱的洞穴。有石崖窨子、土崖窨子,一般均有一两个允许单人出入的洞口,洞深多达二三十米,洞高多在2.5-3米之间,洞口还有2-3个气孔,洞内凿有数个拐洞……”(1)。根据其建造所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靠山式窑洞”和“沿沟式窑洞”。靠山式窑洞正如其名靠山而建,依山靠崖,自上而下建有多层窑洞,窑洞前有大面积的开阔空间可以配有其他建筑组成院落。沿沟式窑洞建于河沟两岸的岩壁上,虽然窑前使用空间面积上不如靠山式窑洞,但因其地势,在防风保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沉式窑洞俗称“地窑”,有这样一首古谣将其生动形象容为“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院子地下藏,窑洞土中生;车从头上过,声由地下来;平地炊烟起,不见鸡鸣光听声。”下沉式窑洞的建筑特点在于“沉”,下沉深度约为6-7米,院落布局多呈现为四合院式,一户院落只为一户人家居住。制约下沉式窑洞的一大问题便是排水,因其建筑形式,窑内积水不易排出,导致室内潮湿,易滋生细菌。下沉式窑洞的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同时窑洞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引。

  (二)陕北窑洞的建筑材料应用

  土窑是历史性最久的窑洞形式,是陕北窑洞的最初形式,有靠崖式土窑洞也有下沉式土窑洞,常见于陕北延安地区。“黄土有很好的可塑性,能够挖掘出各种形式的使用空间,与地上砖砌房屋相比,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和延展性”(2)。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制约,土窑在风格上展现给人们更多的是村落间的乡土气息和未经雕琢的自然之风,但朴实之风也不乏变化,层次分明的阶梯空间,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潜藏空间,丰富了土窑的组织形式和布局风格。石窑顾名思义是以石材为主的窑洞建筑,多见于靠崖式窑洞,在防潮、保温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材质的窑洞,同时因为材质的特殊性,石窑在建筑选址和建筑风格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不受地势和环境的制约。石材是天然形成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坚固耐用,所以石窑是窑洞式建筑中现存数量最多的窑洞,此类型窑洞分布于陕北绥德、安塞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砖窑这种建立在生产力发展上的窑洞形式逐步出现,尤其以榆林、神木一带为主。砖块继承了石材坚固的特点,同时与土坯材料相比,在建筑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独立式窑洞多为此形式。砖窑也有显而易见的弊端,砖块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砖块容易老化破裂,与石材相比保温性较差,虽易于施工和备料,但与其他材质的窑洞相比造价更高。

  (三)陕北窑洞室内陈设风格

  独立式窑洞的室内陈设风格兼容并蓄,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室内陈设布局相一致,同时兼具不同形式窑洞的陈设特征,与其他形式窑洞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建筑形式不受地形地势制约,拥有更多层次的受众群体,满足了不同人群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不同需求,这造就了独立式窑洞室内陈设特有的风格。靠崖式窑洞建筑选址受地理条件制约,建筑形式以靠山洞穴为主。靠崖式窑洞的建筑形式便决定了其室内陈设的风格,就地取材多以土坯为材料,由土灶、土炕和墩台组成室内设施,室内陈设以使用功能为首选,风格也以朴素为主,受地形制约,窑内空间布局局促。下沉式窑洞的建筑选址多在农村,受众群体多为农民,由此决定了其室内陈设风格也以朴素耐用为主,陈设物件与其他乡村室内摆设无异,同时下沉式窑洞易形成院落,其窑内空间按照功能性分割有序,从空间上来看,相比靠崖式窑洞这是一种高级别的布局形式。

二、陕北窑洞生态环境的利弊

  近些年,伴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声光污染、资源浪费、温室效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城市拥堵、居住环境恶化、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因素,正在引起人民普遍的不满。建筑作为诱发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必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陕北窑洞在生态环境上拥有先天优势,最主要源于其位于特殊的地理与地势,在建筑选址上以靠崖式窑洞为例,挖山凿洞多将不能种植作物的土地作为建筑选址,有效地节约了耕作用地。因为窑洞深藏在土体当中,对防风挡沙、躲避火灾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建筑材料上,就地取材省工省料,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又因为土质的特点,形成了厚厚的保温层,经过实例分析和认证,窑内温度变化起伏很小,基本处于恒温的状态下,从而使陕北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同时隔音降噪也是其优点之一,让人们享有一个安静私密的生活空间。陕北窑洞的建筑居住模式为当代的绿色生态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依据,提倡在建筑过程中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同时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陕北窑洞在建筑的过程中采取了顺应自然的建筑意识,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得以保留,与自然共为一体,为保护环境做出最大的贡献。陕北窑洞在生态环境上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形式上的窑洞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单一的居住形式不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缺乏整体合理的布局。陕北窑洞的建筑和形式,使其内部采光受到影响,因为窑洞进深很大,自然光线无法充分得到利用,所以无论黑夜白昼,都需要借助人工照明,才能满足人们日常采光所需。陕北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稀少,同时受长期耕地影响,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陕北窑洞因其黄土自身性质的制约,不能经受长期的雨水侵蚀,从而导致窑洞建筑的稳定性收到很大影响,窑顶窑身易出现裂缝崩土,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会出现塌陷的可能。陕北窑洞缺乏有效的排水措施一直是制约窑洞发展的顽疾,历经多个时期也没有有效的改善措施。陕北窑洞只在单面开窗设门,这样的建筑布局,造成了窑内通风不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陕北窑洞内部阴暗潮湿、易发霉、卫生情况不利等因素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