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6分)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公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6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的体内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很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外来细胞或者简单有毒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它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了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出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科学家虽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目前已知的是,它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这种记忆的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能记住5至7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好在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就是这么几位数。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只要稍稍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3.根据文意,划线的“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相对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由于遗传记忆是天生的,它的信息量比神经记忆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踏。⑥蠲(juān):减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