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政治试题复习

时间:2021-08-31

《经济常识》政治试题复习精选

(一) 知识点详解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高一《经济常识》(上)复习_政治试题。构成商品的条件有两个: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用于交换。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原始社会末期才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之前,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即由交换价值来表现;货币产生之后,价值用一定量的货币(价格)来表现。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物品,就谈不上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只能是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对于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这两个方面,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能表现一定价值量的货币。

3、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的出现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一般等价物固定由金银来充当(货币的正式产生)。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是货币的五种职能。其中,前两种为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用自身价值来衡量和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功能。货币之所以能充当这一职能,是因为它本身有价值。当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时,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价值成正比。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而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功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纸币产生以后,其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数量为限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因此,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低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这种现象叫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7、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货币最初以铸币的形式出现,是由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

  职能产生的。在长期的商品流通中,由于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种名不符实的变化,决定了纸币能够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于是就产生了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的纸币。

  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它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它本身没有价值,纸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在我国,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事宜。纸币的发行量、面值等由国家规定,但国家不能规定其实际购买力。在当今实际经济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把纸币叫做货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人民币是我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8、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种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市场的供求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相互制约,使价格不可能无限地高于或低于价值,只能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但是从一个较长期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其价值相一致的。

9、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价值规律这三个方面的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和高效配置,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剖析

1、商品的概念 (1)商品作为本课乃至全书的最基本概念,必须准确理解,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即耗费了人的体力与脑力创造出来的,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都不能成为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准备进行交换或正在进行交换),才是商品,如果生产出的劳动产品是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而不进入市场交换,也不是商品。

  (2)商品必备的两个条件或特征,对具体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要有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如人体的血液,某些内脏器官可以出卖,这就需要判断是否是商品。第二个条件具备了,那是否是劳动产品呢?只要我们认真、具体地分析,血液、内脏器官是人消费了相当的生活资料(可折算为相应数量的人的劳动)在生理的发育进程中逐步成熟的,应视为一种劳动产品的特殊生产方式,因而出售的血液、器官仍然是商品。又如农民向地主交的地租,从商店购回后的商品再作为礼品转赠给别人的东西是否是商品,首先应肯定地租、礼品都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进行交换,不具备第二个条件,因而不是商品。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区别:商品用于交换;商品有价值;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他劳动产品不同于交换;其他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二者都是劳动产品;二者都有使用价值;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上一篇:政治试题 下一篇:初中政治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