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说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犹豫、忧郁”等词语。会认读课文中“落、调”两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师生共学、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好这一课,我将本课分三步进行。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通过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掌声”前后发生的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
二、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这样在写字的过程中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表达不够清楚,如:我们把这些词语写一写,让学生产生了误解,因而在时间上比较匆匆,有的学生甚至没来得写“鼓励和姿势”这两个词,因此写得不够到位。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落”字读得不够准确。于是在本堂课上我就让他们说说“落”字其他的读音,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较难区分的音近字“忧郁”和“犹豫”,我就采用指名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得愉快,练得扎实,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着实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围绕变化组织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掌声前的英子时,我通过让学生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总是默默地”感悟。)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孩子从想到说,积累了语言。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读到悟,我总能和孩子一起认,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想得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到位,存在许多不足,请专家和老师们多多指正。
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教师要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另外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有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但这种行为还欠缺一定的自觉性。教师要抓住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对照感悟,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小动物头饰。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讲故事。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故事《美丽的小路》: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演示课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郊游。(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说)美丽的小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交流读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识字(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生字分类摆放。
2、再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学生练读。
3、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2、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3、分角色读文。
(1)个人体会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叙述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
(2)同桌交流读。读完后比一比谁哪个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3)带头饰小组合作读,全班评议。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
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读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讨论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觉得小路变脏还怪谁?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相机进行引导。
练习(想象说话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