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选】说课稿汇总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你们好!

  今天我将要从五个方面说说《会动的剪影》这一课的教学。

  1.说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说教学过程、

  5.说说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效果。

  一、首先说说教材,

  《会动的剪影》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美术课,通过对皮影戏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皮影造型的形式美,让学生练习制作影人,

  创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学会操作剪影,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表演,这样才能体现美术在生活中的设计与应用。

  1.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本课内容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皮影的基础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利用卡纸制作剪影人物,创造人物形象,并且学会操作影人,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3)情感目标:

  通过影人的制作学习,增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解,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我定为:

  了解皮影戏的基本知识,学习剪影人物的制作过程。

  3.教学难点为:学会影人的操作和展示皮影戏的表演。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在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了解并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会自我构建过程。

  美国教育家也说过 “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激趣法、指导自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法、想象与体验法、表演法、运用媒体、教具作为辅助教法。

  三、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动手能力,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欣赏评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质疑解决问题法、想象创新动手制作法、亲身体验实践表演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的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指导方法,轻松运行。

  互动合作,实践创新。

  操作表演,轮流展示。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皮影戏看着漂亮演着也精彩,我请出一位小演员模仿表演。借助道具表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

  例如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是怎么动起来的?让学生领悟这是一种新的剪纸皮影艺术,引出课题——《会动的剪影》

  (二)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要想设计出漂亮的皮影剪纸,首先要对皮影造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段皮影戏的欣赏,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1、什么是皮影戏?

  2、皮影造型中人物的头部、身体、四肢有什么特点?

  3、皮影中的那些地方使用了阳刻法和阴刻法?

  4、在皮影造型中可以使用那些装饰图案?

  解决以上问题我主要采取引导法、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等手段。

  使学生亲身体会皮影艺术是用灯光照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由艺人一边操作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的艺术。从而鼓励学生应该尽力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指导方法,轻松运行。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利用媒体介绍以下制作步骤:

  1、画出人物造型,在关节处分解剪开。

  2、用针线缝上手臂、腿等关节处。

  3、装上木棍。

  4、操作表演。

  (四)互动合作,实践创新。

  1、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特点,并且灵活的运用剪纸设计,便可以轻松的设计出皮影剪纸的不同形象。

  2、让学生完成各种形象的设计制作,利用作品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模拟影人的表演。在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操作表演,轮流展示。

  在一片积极热烈的演练过程中,各组选出优秀的作品上台展示。小观众针对作品和表演提出建议。为了让学生更快的学会制作影人,板书设计上我力图追寻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因此板书设计为:

  设计造型——分解剪开——缝制组装——装上木棍——操作表演——分解剪开——缝制组装——装上木棍——

  五、最后说说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及预期的效果。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视频、图片、道具等媒体让学生学得快,快乐的学,真实的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创作激情,给与鼓励和启示。深切的感悟无论是皮影还是剪纸,都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国人,

  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应该为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而尽一份力量。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搭配的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小组合作、游戏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教师买花为例,3束花1个花瓶,询问学生有几种搭配,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搭配方式。于是从花与花瓶的搭配中引出课题——搭配的规律。

  (通过花与花瓶的搭配,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本情境图:2顶帽子和3个布娃娃。

  2.小组合作完成搭配。

  3.学生反馈并演示。

  首先指名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再指名另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会搭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如果选帽子,有2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3种配布娃娃的方法,因此选搭配方法共有2个3种,共6种。(板书: 2个3种)

  如果选布娃娃,有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因此选搭配的方法共有3个2种,共6种。(板书: 3个2种)

  (这里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有2个3或3个2,共6种。

  4.小结:搭配原则: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三)继续探究

  1.课件出示用符号代表的帽子和布娃娃。

  2.要求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搭配。

  3.学生展示不同的连线方法。

  (四)讨论归纳,总结搭配规律。

  1.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

  2.总结计算方法:搭配种数=布娃娃个数×帽子顶数

  (这里用计算来解决搭配规律问题,找规律最后找到什么规律,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方法)

  (五)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联系生活,进行菜谱搭配。

  五种蔬菜和三种肉的搭配。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搭配规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3.猜一猜。

  老师买了一些上衣和裤子,搭配方法一共有12种。问:老师买了几件上衣几条裤子?

  学生根据搭配种数的求法逆向思考上衣和裤子的件数。(共6个答案)

  (安排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由果找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小结

  看法: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师把学生积极性调动得很高,教师也很注意师生的互动,并通过游戏的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语也较为自然,重点突出。教学引入以教师要买花的实例,让学生演示搭配方法,一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搭配,从而明白事理,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二是明确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学有目标,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重视让学生找搭配规律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几个过程,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课堂,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