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教材通过安排阅读、讨论、制作等学习环节,主要介绍能源的概念(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叫做能源),说明能源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匮乏的严峻形势,倡导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量无处不在。
【教材分析】能源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来源。在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今天,了解有关能源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从学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过找寻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源话题,进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况,介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认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科学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法主要是学生动手制作,合作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根据我校实验课题《六环节导学模式》设计,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情景导入
本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生发的求知欲、思考欲和探究欲,让学生能充分主动地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我是通过配乐朗诵序言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确本课的重难点,进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课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发现问题或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我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入手,来对能源概念形成深入的理解。能源就是那些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就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就来自于能源。
第三部分,归纳小结
本部分主要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展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并使得知识进一步系统和深化,让学生理解内涵、掌握规律。
本部分我主要介绍能源的分类,指出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两类,并举例说明,从而概括性地揭示出能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关注能源问题。 接着,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机,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通过分析扇形统计图和柱状对比图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使学生在看到这些资料、数据后,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现状,为下一课的节约能源教学活动埋下伏笔,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节约不可再生性能源、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意识,以及合理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第四部分,探究展示
本部分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享动手操作的成果,突破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制作太阳能灶的活动,体验可再生性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促进学生重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并为下一课开发新能源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部分主要是深化学生的科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以,我又给学生介绍了另外几种能源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
第六部分,当堂检测
本部分的测试题涵盖了本课的知识点,重在能力,难度适中,全面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以填空和连线的形式展示出来,能起到很好的反馈、巩固、强化的作用。
由于时间比较紧促,备课不够充分。所以本课一定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的建议,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愚公移山》是六年制小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对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玉帝派大力士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本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移山原因,移山准备,移山过程,移山成功四部分。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自强不息,博大自信的民族精神更不能深刻理解和深刻领悟。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现,乐于与人交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的教学呈现形式,一定会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的。
3.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认识“霄,渤,箩”等7个生字;理解痴心妄想、风烛残年词语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全文内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锻炼分析、概括、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情境,敢于放手,善于组织,相机进行启发、示范、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深刻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但不能停滞于对故事的粗浅复述,要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愚公精神的精神实质,把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特制订本课重难点如下:
(1).愚公与妻子,智叟的对话。
(2).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教学时我采取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分组讨论,引导和点拨的教学策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时间】:
本课需要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第二课时:
(四)研读课文,情感升华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Flash,创设生动有趣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同时也使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初步的感知,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展开。
点击播放flash
(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Flash)提出思考的问题:动画中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学生汇报(愚公移山)
教师借机板书课题:
同学们:《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大家想对他了解更多吗?让我们共同走入课文。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也是学生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精神。1.(1)、默读课文,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时学生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对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还没有完整的认知,教师要选择恰当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过程如下: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合作探究,课文中共有几场争论,都是谁与谁的争论,这两场争论有什么不同?他们各是什么样的态度和语气?
(2)、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并在多媒体上出示课文中的两段对话:(略)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要读出妻子的善良,担忧,智叟对困难的畏惧以及对愚公的嘲笑,讽刺,愚公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研读课文,情感升华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在自学和思考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并且还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所以,对于本文的难点,我采取了下面的教学策略,力求在碰撞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锻炼学生的语言和表达,为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创造平台。
1.默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把一些善于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作为反方,提高他们的认知与表达难度.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预设:
正方:愚公实愚
年事已高,已经90岁了,死了之后怎么办;两座山雄伟高大,直插云霄,历时漫长;人少,只有愚公全家和邻家的一个孩子;工具简陋,只能肩挑箩筐,手提锄头;路途遥远,往返时间太长。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生活劳动上的闭塞之苦,有改变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子子孙孙干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奋斗,博大自信的民族精神;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根据正反两方关键词语,相机板书。)
此时,有的同学一定会产生疑问,愚公为什么非得移山?不能搬家吗?不能搬到别的地方去生活吗?
进一步明确主旨的3分钟辩论:愚公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辨证的看问题:明确智叟也有智的地方。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预设:
A.有志者事竟成。
B.不怕无成,就怕无恒。
C.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D.不怕无成,就怕无恒。
3.《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此时学生对愚公精神的内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但还要更进一步的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我首先设疑: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中的体验、感受和学习上的积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一样,一个人具有了愚公那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同样,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
多媒体播放《红旗渠》片段;
“神五”成功发射视频;
教师总结:愚公精神实质上就是排除千难万险,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面对困难,我们选择畏缩不前,哪里会有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非典,禽流感的成功防止?哪里会有汶川的重建?我们应该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炬,点燃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丰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作业布置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生活的强者,我安排如下作业:(出示作业)
你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过时了吗?写一篇文章,可以从书刊,报纸,影视节目和生活中搜集,选取一些资料,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愚公移山的精神的认识。
2.多媒体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学生学唱。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此环节的设计是提高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避免教师简单,枯燥的说教,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目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彰显文章的深刻内涵,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
愚移山原因---遇到困难排除万难民
公移山准备---寻找策略自强不息族
移移山过程---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精
山移山成功---战胜困难誓不罢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