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两个问题:①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②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然后微笑着告诉学生:算完下面的题,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有了这样一个外在因素的刺激,同样的计算,学生做起来的积极性就会大不一样。

  2.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3.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一读——会审题

  学生计算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看清题目就急于进行计算。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读一读”,让学生仔细阅读每一道题。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500)this.style.width=500;" >

  能简算的题有:( )。

  然后学生交流:你刚才是怎么读题的?都思考了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知道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前提是学会审题。同时在计算中,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并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盲目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议一议——会反思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因此,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这样的计算是否合理,再反思:看了刚才这些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或者你想提醒自己注意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再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做一做——会计算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4)编一编——会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要求:任选几个数,只添上“+”、“-”、“×”、“÷”号,拼成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考考你的同桌。

  4.总结提升,学会学习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会知识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自由地谈收获和体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习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习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