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
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
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
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
二、学习第三段
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三、总结
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
一、说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比如拿个勺子敲敲会发出当当的声音,用铃鼓碰碰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大班孩子们喜欢这些声音,乐意表现这些声音,他们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能力,本次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就是想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给孩子们有个提升,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 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1、 各种声音的录音带。(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
2、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说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幼儿寻求声音的操作活动中,运用观察指导法,对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帮助指导,完成活动目标。
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有两次的操作过程;一次是让幼儿自由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通过物体的碰撞、震动感知。第二次是通过各种方法模仿声音,感知声音的乐趣。
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这个方法贯穿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始终。
四、说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猜一猜,听一听。(指导语:你听见了什么声音?)
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幼儿猜猜发出的是什么声音,这时老师不作回应。
二)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形成(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1、刚才你猜对了几种声音?(操作后回答)
2、你用什么东西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声音,再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1、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寻找并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2、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动,振动,)
小结:物体间相互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
三)配音游戏活动,感受乐趣。
游戏可以这样玩
1、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鸟叫、风声、马蹄声)
2、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跺脚、拍腿表示马蹄声)。3、用准备的材料发出声音(摇动纸张等模仿风声;摇塑料袋模仿下雨等。)。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活动推向高潮。
五、说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给幼儿再次提出悬念:辨别噪音和美妙的声音。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寻找,给此活动留下更多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