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浪之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组歌(节选)》的第一首。下面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浪之歌》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一样,也是散文诗,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等词语;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中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及重点难点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在这里,海浪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二、说学生
散文诗的内涵较深沉,对初二的学生来讲,要理解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海边,对大海、对海浪比较熟悉,学习本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标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对于诗歌,朗读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自读探究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自主学习,探究诗歌的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你去过海边吗?你看过海浪拍打海岸与礁石的情景吗?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个什么形象?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像与你的想像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本导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3分钟
读准字音和解释词义
(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6分钟
学生听配乐朗读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海浪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通过听读,将作者笔下的海浪与自己心中的海浪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深入探究:13分钟
1、作者对海浪赋予怎样的感情?
2、你从文中哪些诗句体会到这种情感?
(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五)协作质疑:10分钟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惑呢?
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6分钟
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诗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小结:2分钟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仿写诗句
2、 预习《雨之歌》
板书设计:
浪之歌
纪伯伦
海浪
博爱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S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一只贝》。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只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磨难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的贝壳,但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作者的语言朴素、平淡,却不乏哲理、激情,笔下的这只贝虽然外表丑陋,但精神令人起敬,它的际遇发人深思。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借物喻人,赞扬了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因而本文也是一则思维训练和感情朗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和本单元的导语中已经明确提出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2. 能力目标:加强领悟能力,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3. 德育目标:读懂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
学法:
交流讨论,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教学流程
围绕以上内容,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色彩斑斓的贝壳。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板书课题:《一只贝》——齐读课题。
运用录像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达成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贝?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检查初读情况。
(1)你划出了哪些词?(教师相机板书)
(理解词语时,要引导学生将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其实就是教给孩子自学字词的方法。)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相机板书:可怜 可敬)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片段,想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初步交流。(当孩子找到第三和第九段后,教师过渡:如果没有一个石子,这只贝会怎样? 板书:石子
引导找到第一段的语句,读一读,联想一下贝的美丽,再配上海边的音乐指导朗读。
学生对于美的真正价值可能无法深入体会,能够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意识任何美都不光取决于外表,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交流第三段 :
(1)为什么这一段让你感受很深,你觉得这只贝怎样?
(2)哪个词特别打动了你,让你觉得他可怜?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3)着重理解 “折磨”、 “无论如何” 、“越来越”、“默默的”。
体会石子对贝的折磨。(引读) 板书:折磨
(4)我们可以感受到贝的可怜,再读读,我们还可以读出什么?
(交流第三段时,教师主要运用了引导点拨和指导朗读等方法,而孩子们,主要用了朗读理解和自学法。)
4、交流第九段。聚焦磨制,感受贝的可敬。
这仅仅只是一只可怜的贝吗?我简简单单的运用一句反问句,就把学生带入对贝可敬之处的研读。这时聚焦“磨制”一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磨制”的意思,紧扣“血与肉”想象日复一日磨制的痛苦。
我拓展设计了如下练习:一年又一年,这只贝,周而复始的在用自己的血与肉磨制珍珠,即使 ,即使 ,即使 ,他都没有停止努力,他从不埋怨,从不退缩,默默承受,直至磨制出稀罕的珍珠,这真是一只 。此时追问学生:“贝用他的血和肉仅仅是磨出一颗珍珠吗?这只贝给了你什么启示呢?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他真的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了吗?” 引导学生明白色彩斑斓的贝固然很美,但那只是一种肤浅的美,丑陋的贝虽然外面不美,但却孕育出了珍贵的珍珠,它以它珍贵的内里展示于人,所以后者的美更有价值,更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它没有失去做贝的荣誉,而是得到了更大的荣誉。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通过重点部分的第三和第九段领悟贝的可敬,其他段落一笔带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 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回顾,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说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通过上面的小结过渡到延伸练习:
1、通过学习,根据你的感受,写一写
你想对自己说:“ 。”
对贝说:“ 。”
对天下所有不幸的人说:“ 。”
2、收集相关的格言名言(互赠或自勉)
3、以《一只贝给予我的启示》写读后感。
(第一题争取在课内交流)
六)、总结。
每个人都是一只贝,都会经受挫折和磨难。让我们像这只可敬的、伟大的贝一样,把每一次磨难当机遇,磨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课件出示一首诗,学生齐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六、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篇课文的板书我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体现知识脉络,体现美的感染。
板书:
一只贝
折磨 磨制
石子 珍珠
可怜 可敬
七、教学评价
这篇课文作者采用的是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特别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贯穿于我教学的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并通过词语的品析,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方法,达到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还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上,由于本课言辞清丽而流畅,情感真挚而朴素,是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魅力的好材料,所以,教学该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感悟文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读、说、议、写,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