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中秋节手抄报2017

时间:2021-08-31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欢迎来参考!

3年级中秋节手抄报2017

  节日的起源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秋节的起源绝不例外。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是因为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期的确定应该还与人们祭月、赏月的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时候祭月的礼仪。中秋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堪清赏。后世的人们在这一天,将“秋社”及祭月、拜月、赏月、观潮、赏桂,馈食月饼等节俗活动融合,并逐渐赋予这个节日以团圆等新的意义,从此,一个极富蕴意的节日就形成了。

  从纯属农事祭礼的“秋社”,转而成为象征家庭、家族团圆幸福的“团圆之节”,耐人寻味。“秋社”与“团圆”,从心理层面说,自然也存有某种共同的追求。祈求农丰或举行向天地神灵酬谢收获之祭礼,其蕴含的无疑是对丰厚物质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而期盼团圆,不也就是对美满、幸福生活的祈盼吗?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难分析,前者似更关注于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似尤瞩目于对和谐的家族、人伦关系的追求,因此更具精神性。然则中秋的“团圆”品格的形成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对亲情,对和谐的家族、和谐的人伦关系的追求是超过对物质的追求的。反过来,中秋节俗的存在,又对中国人的重亲情、重家族及人伦关系和谐的精神气质起了润物细无声的熔铸作用。所以,即使在“文革”的所谓“破四旧”时期,人们也不能忘情于中秋节,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扎根于极为深厚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