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库,是全球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对调节生物圈、地圈和大气圈平衡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作为大气CO2的“汇”和氧的“源”,它的大面积破坏、减少和消失是全球气温变暖,物种濒危和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被破坏等方面的重要原因。最终给人类未来的物质生活基础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从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我国,加强森林的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国土整治、环境建设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大量研究表明:森林除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消除噪声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森林能涵养水源。有关专家曾在山西汾西县对不同类型的人工林进行观测表明,每公顷山杨与油松的混交林能吸收58.2吨水,纯林油松能吸收19吨水,灌木林能吸收32吨水。又通过对广西大鸣山不同类型森林贮水量进行研究的资料表明,每公顷天然林贮水量达1018吨水,天然次生林为1209吨水,荒山草坡为512吨水。事实证明,每公顷林至少可以贮水300立方米。也就是说营造0.33万公顷的森林,就相当于修建一座库容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能保持水土。据专家测算,在森林地带,降雨量的15—31%被茂密的林冠层截留,其余的50—80%的雨水被林地上地被物层和森林土壤贮蓄起来。当降雨量达到346毫米的情况下,经过测算,林地上每公顷的冲刷量仅60公斤,而农闲地则为6750公斤。因此,结构合理的优良林区与同一地理区域的无林区相比较,土壤流失量可减少90%以上,其林地流失的土壤小于土壤的形成速度,使土壤逐年增加与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