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诗歌作文锦集九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作文 篇1

  诗歌,风韵独到,诗歌,高雅纯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诗教传统,从“不学诗,无以言”到盛唐、明清,诗歌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爱诗、诵诗、作诗,使历代炎黄子孙沐浴在中华文明里,也使我们国家一直被称作“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永远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民族瑰宝。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字眼,是的另一种形式。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我认识了它——诗歌。那月夜下诵读《唐诗三百首》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诗歌给了我骄傲——一个孩子纯粹的骄傲,所以,上学后,我更是对诗歌情有独钟。语文课,只要是学诗,我听得最认真。由于我接触的诗歌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才明白诗歌原来不一定要如此整齐,原来不只有唐代才盛产诗人。

  慢慢的,对于诗,我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喜欢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其凝练的语言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其含蓄的意境美。喜欢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喜欢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写实手法;喜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喜欢杨万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闲适之意。

  是的,诗歌飞扬的文字让我真正学会感受。或许诗歌短小,但它总那么精辟;或许诗歌婉转,但它总富含真理;或许诗歌难懂,但它总是色彩斑斓。诗歌就是一小扇窗,透过这窗,我看见了辽阔的天空,看见了宽阔的海洋。

  诗歌,将继续伴我成长!

诗歌作文 篇2

  我是一只候风的纸鸟,

  等待微风拂过,

  你是我自由过的遐想,

  我的身躯在你的怀里摇曳,

  当你悄悄离去,

  我仍然在甜梦中回荡,

  风息,

  心止,

  梦以惊醒,已追寻不到你的残影,

  来无影去无踪,如果可以等待,哪等待是一个季节么?

  再如果可以,那么我在时间止境里等待来秋,我会守候在窗前的枫树落叶的那一刻!

  我在窗台,

  睡在岁月之河,守一颗不枯的心,

  只为等待你出现!

诗歌作文 篇3

  轻舟行去,从渡口廊桥,经入水亭台,进入青石小巷。依在睡梦中,却不知如何走进了婉约清丽的秦淮河畔。在一本书看到一句话:“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走,没有晚一步,刚好遇见了你。”我想,在青春苍茫的岁月里,执一卷诗,在午后、黄昏安静的时间里,独坐楼宇,字字唇齿间轻轻流转,如涉水的美好。

  夜幕下的秦淮河显得寂静,忽然想起那句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月色里的淮河,薄雾在一束冷淡的月光里袅袅散去,模糊了岸边的烛火;可琴弦瑟瑟,人移影动,在缓缓的水流里入映成静美的剪纸画。

  夜深,人渐渐睡了去。当一抹晨光射进这古老城镇,眼前商贾、文人往来不绝,街道旁整齐列着古画、珠玉、翡翠和丝绸,所见令人眼花缭乱。河边鸥鹭慵懒张开双翅,轻轻掠过水面,朝远飞去。岸边梨花似雪,淡淡的香,在春风里化不尽,柳絮如烟。妆楼纷繁热闹,沉入梦中的酒客面带笑意,似还在回味吴姬压酒。

  行至古桥,只见对面迎来一骑青骡的素衣女子,腰若流纨素,纤纤细指,不施粉黛,或许是遇见了熟人,眉眼里有几分关切,却又不露声色,只听得一句“生可安好?”抬头见她面淡如水。随后,轻扬而去,或许是曾经爱过的男子吧!却能够如此,不纠缠,不依恋。原以为秦淮河边的爱情必定是如梁祝般缠绵,如杜十娘与李甲般敢爱敢恨,可一句“生可安好”的平淡却不失色于“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热烈。足可见秦淮女子的聪慧与淡定,所谓过往,付于前尘,皆不计较。

  看着女子远去的背影,总觉得有一瞬间的熟悉,踩着青石,忽思绪如潮涌来,那脸上的淡定恰似那个柳如是。秦淮河水赋予了此地女子温婉如水,小家碧玉的特点,但女子的才学却并不亚于秀丽的容貌。柳如是虽身于青楼,却与当时复社、几社和东林党的文人都相交甚深,一起纵谈时势。她在明清之际享誉盛名,位于秦淮八艳之首,可见之奇。词坛千古一帝李煜也生于秦淮,被称为词坛翘楚的纳兰容若曾说:“花间之司,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李煜之词后期多以凭栏远眺,梦里重归为主悼写亡国之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其追忆往事之代表作。

  不知何时又踱回了秦淮河边。我想,秦淮盛极之时,淮河静静流淌着。或许它早已知晓这座喧闹的古镇会有一天变得岑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谁遣凄凉满眼中?萍花渺渺又秋风”。曾经的繁华终究还是败落,金陵城中尽凄凉,歌舞散去,楼台尽空。淮河依旧沉默着,后人遣责“商女不知之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它也不言语,不辩驳。秦淮之富饶虽已经消逝,但它至少曾经让那么多人神往,它曾经的美好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曾经“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场景,曾经“含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佳语,都在夕阳斜入地平线的瞬间,褪去华裳,进入这一片水域,洗尽铅华,淡去浮世尘嚣。如那聪灵女子,白日入眼尽是些纷繁复杂,便于夜拂去红尘,一袭素衣就着月色清辉入睡,这般,更贴进了灵魂清澈无瑕。

  此时,眼前的秦淮依旧是纷繁热闹的,一采莲女一楫轻舟,浴着清风,从芙蓉浦归来,于溪口浣衣,一曲轻歌,日暮归去。而我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微笑,若有来生,愿生于秦淮河边,不是非要成为什么英雄儿女,如那采莲女般,足矣。

  秦淮入夜了,而我在梦境中不肯醒来,怕太过匆忙,指间不能留得一丝清香,想听完淮河谱就的这曲曼妙之歌,在记忆中留下永恒的弦音,温暖我苍促的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