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的亲情记忆散文

时间:2021-08-31

  北国的山川,丘陵和平原被雪白覆盖,沉睡着的黑土地在积蓄能量,期待着一个万象更新的可任性萌发的时刻到来。

过年中的亲情记忆散文

  伴随着春的脚步,羊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春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如此之重,还在于她能够让血浓于水的亲情凝聚团圆,绽放灿烂的色彩斑斓的情感之花,让亲人依依眷恋不舍。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各地过年的风俗人情丰富多彩。而亲情则是共同的永恒的主题,核心内涵。北方是我的家,辽北是我的出生地。所以,记忆深刻的还是故乡辽北的过年,辽北的家,与辽北的亲情佳话成篇。

  记得小时候过年前后的雪下的很大,很深,过膝。冬天的快乐是滑冰车,打冰猴,雪天纤绳拉筐扣家雀儿。那时候盼年啊,因为过年可以吃到细粮,可以不再吃苞米面大饼子,喝粗高粱米粥。可以见到油腥儿了,能闻到肉的香味,可以吃到猪肉解馋了。

  一进腊月门,那天气真个是贼拉地冷,滴水成冰。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就是说的腊月极寒。尽管冷的出奇,但还是有盼头的。喝过腊八粥过年有盼头,说的就是年的临近。那时我们几个叔伯姐弟围坐在火炉旁边嘣苞米花,大娘对我们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不错,一过腊八节,家家户户就为过年忙碌起来了。杀年猪,做大豆腐干豆腐,蒸粘豆包......过年的味道一直延续到大年正月十五。那时头一屉粘豆包出锅,母亲让我们姐弟几个先吃。还从久封不动的糖罐子里挖出几匙砂糖来,分给我们蘸糖吃。这在当时是很稀罕的,我们吃得是又香又甜。春节临近,忙碌一天的母亲夜里也睡得很晚。当我们几个小孩子用完晚餐,从热炕头钻进暖乎乎的被窝睡熟的时候,妈妈还在一针一线地纳鞋底。那是为我们做的棉鞋,赶着要在春节前做完。春节到了,我们穿着母亲为我们做的新鞋,从下到上感到特别的温暖。那段时光是我们最欢乐最难忘的日子。

  记得那时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交通不便,徒步下乡走到哪儿就住到那里工作。我们能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还是不多的。过年了,爸爸难得放假回家和我们在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还有,叔叔出国深造归来在陕西宝鸡一家国防工厂(那时都说他在保密厂)工作,过年了能回家过个年。家里有人在外“住地方”,那在当时是一种家族的荣耀。所以那时很是期盼叔叔归来,一方面是实现过年的念想儿,一方面可以吃到叔叔从城里带回的五颜六色的糖果,看到色彩斑斓的小人书。是书中刘胡兰,红孩子,高玉宝,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教我们认识了平凡、伟大与崇高的信念,将爱憎分明记在心间。那时叔叔用从苏联带回的135相机拍下的全家福,一张黑白照片,定格了那个时代全家过年的和谐团圆与欢乐瞬间。可是这种团聚毕竟还是短暂的。过了大年初七,叔叔归去,爸爸也该上班了,我还是倍感惆怅,思念与眷恋的情绪久久萦绕在心坎。

  后来随着自己一年年长大,对过年中的亲情期盼却是愈发的浓烈了。更多的是想到回报家乡父老乡亲。小学时的每个五分,每一张奖状,都是在过年时对家乡,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加入少年先锋队那一年,戴上红领巾过年,兜里揣着爷爷给的压岁钱,那种喜悦,印在年少心底的烙印至今犹在。上中学时不经意间作文获了奖,后来又做了语文课代表,这使我在那年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爸爸妈妈奖励我一件新衣服,一件亚青色的灯芯绒制服。中学毕业时我参了军,那是我在驻地辽南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全班战友在一起包饺子。那是我第一次学擀饺子皮,第一次学包饺子,居然还真的学会了。包完后以班为单位在炊事班煮饺子。吃着我们自己动手包的饺子,和战友们一起度过快乐的除夕。在除夕之前给家里父母写了信,拜了个早年;年后又报过年的喜悦和思念。后来我退伍回乡,每逢过年我都可以下手和爸爸妈妈包饺子了,把浓浓的亲情包裹在一起品尝,其乐融融,温暖在心田。

  及至而立之年,我从乡镇机关调入县委机关,父母家人随我进了城。城里的文化生活自然是丰富的,可是那过年的亲情依旧是不舍的眷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传统的东西会淡化,比如送灶王爷上天、年三十接财神,给过世的人送灯之类的旧俗。唯一不变的愈发浓烈的依然是亲情无限。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孩子们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好儿女志在四方。从我的祖父算起,家族中第一代第二代人先后过世,均是高寿善终。只是叔叔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直到文革结束才被平反昭雪。在我的记忆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每个过年,再也没有见到我的和蔼可亲的叔叔。每逢佳节倍思亲,烧纸也无可厚非,但我更赞成送一束鲜花,彰显以文明的方式寄表怀念之情。作为第三代的我们也已年近半百,且知天命。过年的期盼莫过于期待长年在外的儿女们归来团聚。亲情是生生不息的蔓延,延续。家中第四代,第五代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与挂牵,从蹒跚学步,到远航扬帆......将我们的血脉与亲情延续繁衍。

  才过元旦,一进腊月门,就急着翘首翻看日历。每天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抢购车票,为孩子们顺利的早日归来。要坐动车,要坐软卧,不要吝惜花钱。拿起电话,姥姥与小外孙的童话对白更是聊起来没完。一遍遍的叮嘱直到过年,孩子们来到跟前。孩子的欢喜确是为父母的深刻意念。年货和红包,新衣裳,压岁钱,方方面面记在心间。而细心的儿女们寄来了他(她)们的心愿,是常用的,新潮的物件,旧的给你们更换。

  大年一天天近了,亲情的脚步蹁跹,赛过过年的时间。像春风拂过松辽丘陵和平原,温馨而又温暖。准备好了吗,节日烟花和几挂长鞭,时尚的传统的年画、春联和过年的料理大餐,除夕的饺子,初一的面,十五的圆宵比蜜甜......

  冬絮于2015·01·30日凌晨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