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热炕头抒情散文

时间:2021-08-3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总以为,桑拿、汗蒸、瑜伽这些带有小资情调的消费与我这个劳苦大众出身的普通人没有关系,可随着近年来各种养生保健馆的增多,这些昔日的贵族消费项目逐渐走向大众。这个星期天我就尝试性地去做了一次汗蒸。换上汗蒸服,躺在焦烫的大炕上,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我们老家的土炕。

  在我儿时的鲁北乡村,家家户户都睡土炕。土炕是用土坯和红砖盘做的,炕沿用红砖镶边,后来讲究一些的也用磁砖镶边。呈现在外面的边缘用红砖和红瓦砌出方形和菱形的造型,既为了美观也为了小孩子上下炕有个蹬脚方便。土炕的绝妙之处在于与隔壁柴屋的灶膛相连接,烟道在土炕中穿越而出,一日三餐生火做饭,就使得土炕热乎乎的。一方大炕与卧室同宽约4—5米,一家4、5口人睡在一张炕上也不觉得挤。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我一直睡在最贴近灶膛的那一端,那是最热乎的一段炕头。炕上铺上大芦席,芦席上铺着蓝印花布做的厚厚的棉花褥子,褥子上面再铺一层大油布,油布是用来防水防尘的。枕头是圆柱形的,足有大半米长。印象中炕席子下面总有跳蚤,一掀开褥子,跳蚤就能跳很高。那时的孩子对虱子、跳蚤等小玩意是见多不怪,能抓住就把它放在手心里碾死,抓不住就与它们和谐共处。也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母亲就在炕缝里撒六六粉。据说,这是剧毒农药,现在都禁用了。但那时好像家家户户都用六六粉来除跳蚤。

  土炕除了睡觉外,还能在上面吃饭。被子贴着北墙卷起,宽阔的大炕上放下小方桌,一家人围桌盘腿而坐,小孩子盘不了腿就做小板凳,那种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是现在坐在餐厅的餐桌上吃饭所没法比的。吃过晚饭,把筷子和盘碗收拾起,但小桌子不撤。母亲还要在上面就着泡子灯纳鞋底,孩子们则趴在上面做作业。微弱的灯光下,一家人聚拢在方寸大的小方桌上各行其是。偶尔小孩子打嗝儿放屁就会招来兄妹的奚落和大人的呵斥和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