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人生,却一直在校园中度过。一半当学生,一半当老师。当学生,天天读书;当老师,天天叫人读书。自懂事以来,似乎从没有与读书间断过联系。天天与读书打交道,现在对读书似乎无言以对。每每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老是疑惑如何教学生读书,学着学生时期的老师,我当着"影子老师",回忆着大学里的教育理论,我当着机械老师;教育改革了,再指点中模仿者名师和成功课堂老师的样子,做着模拟老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
无论做着怎样的老师,上一节高效成功的语文课是我不懈的努力。不管是做学生时代还是当老师时代,每一堂课都少不了"读".
一、读中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是离不开读的。
在读课文时,我们积累了字词。无论何时都是如此,不管是专题的还是附带的,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有收获的。正是因为如此,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想这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再就是积累名篇了。好多名篇,读着读着,越来越觉得美,渐渐地就背会了,每每写起文章来,脑海里自然就有了它们的体式和语言。我初二时,非常喜欢看武侠小说,其中的语言非常精炼,好些情景会记在心里。冬天里,一次我刚到校,好多同学围着火炉聊天,我放下书包去关门,恰巧门板碰在急急来检查的语文老师的额头上,他进门就踢了我一脚。我觉得冤,就仿照小说里传书的情景在作业上写了一封辩白信,用了"人有失手、马失前蹄"等语,过了两天,语文老师笑嘻嘻地在课堂上读我的作文,向我道歉,并说"马失前蹄"用得不妥,把老师当马了,显得不尊重。当上老师的第一天,说我是大学生,要为教师节歌咏比赛写点朗诵词。我在脑海里把学过的东西过了一遍,写了几句话。我觉得很是拿不出手,但朗诵者一读,()也觉得挺好。同事说:"你写的朗诵词很好。"我觉得不好意思,另一个同事说:"好的,叫我写,我可写不来。"读中积累的东西,一辈子受用。现在想来,要求学生读中积累,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