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众多的“第一次”铺就了人们走向生活,走向成功的路基。有了这坚实的路基,人们才能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行得从容,走得稳健。在我所经历的“第一次”中,第一次“赶考”常从脑海中泛起,拂起情感的涟漪。
我的家乡在高邮湖畔,湖区的孩子总是向往水乡之外的世界,那努力伸出的希望总会触及到坦荡无边的原野及原野上的城市。于是,走出水乡便成了我童年的梦想。机会终于在我小学毕业时来了,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增设的初中班,并在全县范围内招生。当消息传到我就读的村小时,我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乡中学(在那时,能上初中的只能是全乡各村小的佼佼者),但水乡以外极大的诱惑和亲人们鼓励的目光坚定了我参加考试的信心。当我从两鬓斑白的村校校长手中接过介绍信时,我的心仿佛生出一对翅膀,翩然欲飞。
第二天,我同一位稍大于我的男孩上路了,没有父母和教师的陪同,只身前往几十里之外的全县最高学府。在颠簸的破旧公共汽车上,我们兴奋而激动,想像着以往只能从书本上读到而今就要见到的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世界,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告别水乡,成为城市里幸运的一员,分享那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时光。
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到了县一中。学校坐落于县城南郊,颇具规模的校园令我眼界大开,尤其是那鎏金大字书成的校名,让人油然而生敬慕。我和同伴在偌大的校园里艰难地办理着先前意想不到的手续:报到、领准考证、找考场……我们挺着弱小疲惫的身体被人指使着奔来跑去,迎着招生办工作人员和家长们异样而陌生的目光,我们显得是那样的无助而木纳,很多时候更是手足无措,就连上厕所、回宿舍都经常搞错,吃饭也是两个烧饼一杯凉水了事。
到县一中的第二天就参加了考试,现在回忆起来,考试的内容已模糊不清了,依稀记得的只有语文试卷上的一道填空题,是填写“谁知盘中餐”的“餐”字,它深刻于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的原因不仅仅是它的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我扎根于水乡的祖辈父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考试在燥热中结束时,太阳已偏西了。年幼的冲动使我俩乡下的孩子不知疲倦到县城的大街上闲逛,发现一切又是那么茫然和失望,上哪儿去呢?我俩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走着,希望能遇上我的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亲戚,就像能在村子外的小路上时常碰上熟人一样。
太阳终于被灰蒙的楼影和桔红的街灯淹没。我俩只好循原路返回,但事实上我俩已经迷路了。犹如一对无家可归的孤儿,拖着长长且疲惫的身影,行走在一条又一条街巷内,恐惧和疲乏阵阵袭来,困极了,就在街边或墙根下打一会盹。在迷糊中,我们已没有了时间概念,只是下意识地挪动双脚。蓦地,一轮黄黄的圆球令我们欣喜若狂——天亮了!然而最终还是让我们失望了,那是行将隐灭的月球。随即,天地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黑夜到了,我俩只有借助泛白的柏油路面和时而驶过的汽车的灯光前行。
在睡意朦胧中,世界渐渐明亮起来,仔细一看,哇,天真的亮了!所有的困乏顿时一扫而光,等赶到学校门口,天已大亮了。我俩整整走了一夜。
那一年,我刚好12岁。
正是那12岁的生命所经历的第一次“赶考”,赋予了我新的历程和执著的品格,令我享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