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还我儿时的故乡心情日记

时间:2021-08-31

  携着儿时的旧梦,我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

  站在戏台般高耸的村头,极目向东瞭望,映入眼帘的一片片玉米、棉花像地毯一样;一丛丛的杨树林横竖成行。这无疑是乡亲们勤劳智慧的杰作,然而,这视觉中整齐如画的绿野,反射到我的心中却是一片荒凉……

  这是故乡吗?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吗?我怎么觉得如此陌生、这样迷茫?

  我的故乡背靠巍巍太行,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冀中大平原上。平原的景色,因平坦而平淡,既没有山区的峻秀挺拔,也没有大海的惊涛骇浪。而我的故乡,大自然却“法外开恩”,特殊眷顾:地势的剧烈起伏,一改平原的平淡,平添了丘陵的风采,村子站在三面陡坡的高台上,耕地却伏在低洼的河套旁。在村头俯瞰广袤的原野,连高高的玉米、高粱,都是在我们的脚下生长。最令我魂牵梦绕的是村东那一片方圆几百亩的沼泽,那里芦苇丛生,沟壑遍地,是鱼虾的乐土,飞鸟的天堂,更是我和我的伙伴们的迪斯尼!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有我的天真、我的梦想,那里的一切美丽,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上!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芦苇不敢冒失地一次性伸展娇嫩的叶子,而是先小心翼翼地钻出个尖尖的头来,打探春天的信息。待确认春天真的来了,才放心地、大摇大摆地向大地展示绿色。每当这个季节,我和我的同伴,都要或蹲或趴在地上,久久地观察“苇椎椎”伸展叶片的盛况。遗憾的是,少女般害羞的“苇椎椎”过于吝啬,这个神秘的过程始终没有向我们开放。由此我们断定:“苇椎椎”的叶子,是夜间展开的,她们缺少向我们敞开心扉的雅量。

  每年临近端午,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会云集到这片苇塘,他们不是来游玩赏景,而是采摘苇叶,为包粽子过节而忙。这时总能看到带着红袖章的“护青”人员在这里“游逛”,他们的职责不是收费,而是监督人们的行为,避免“掠夺”式采摘影响芦苇的生长。而在他们身后,不时有跑来跳去的义务“协管员”出没,那就是我们——苇塘边长大的儿郎。别看我们乳臭未干,却鸡毛令箭、高声大嗓。能为集体尽点儿力是一种满足,而能借机“狐假虎威”、管管大人更是我们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