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时的财富心情日记

时间:2021-08-31

  最初对“钱”有概念,是读初中的时候。生活在山区,认识钱是从“分”开始的,那时候鸡蛋3分钱一个,上学学费7元5角,为了攒够3分钱买一本笔记本,需要等待很久。

  上了初中,家里负担更重,如衣服、学习工具等都属于奢侈品,要靠自己去挣。记忆中扛毛竹换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是条捷径,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还是记忆犹新,或许正是这种记忆指引了后来的生活。

  家中姊妹多,衣服基本上是从大往小地轮流穿,合不合身不是考虑的问题,问题是能不能保暖。拥有一件全新的衣服是一个很奢侈的愿望,即便是过年,也只能添上一件新衣,平时还舍不得穿,除了拜年就是走亲时才能穿上。而父母亲基本上两三年才能更新一件,甚至更长。

  学校的篮球场只有一个,面积一般,多个年级同上一节体育课,常有篮球对抗赛的机会。因身高够格,基本每次少不了我,可赛场上经常被批评,不为别的,就是都穿得差不多,有时候分不清敌友,球被误传了。老师便建议每人根据家里条件买一套球衫球裤,也就是现在的运动服。供销社刚取消棉布票,虽可以自由购买这种高档衣服,但7块7毛钱一套,一年的学费呢!家里是拿不出这笔钱的……

  村里的成年人每天都有人结伴夜间扛毛竹步行到30里外的郎溪涛城镇去卖,一趟能卖好多钱!可家里人未必同意我们这样做,毕竟那时才13岁。得先找着愿意带路的大人,然后再跟父母商议。一听说要扛毛竹换钱买衣服,父母们都犹豫了……我们软磨硬泡,缠着各自的父母,直到王叔叔说愿意给我们带路并一路照应时,父母们才勉强地点头同意,但只允许每个星期的星期六。有了“圣旨”,想想就要到手的球衣球裤,大伙很兴奋!扳着指头数着日子,盼望着周六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