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心情日记锦集七篇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情日记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内弟生病,在乡下久治不愈,我带着内弟去京城给他看病。看完病后,顺便去看望我的堂房大哥。
大哥是一位久经沙场、在痛击日寇、蒋匪战争中多次立过战功的老八路。大哥文化不高,为人忠厚热忱。解放后在京城某机关任中层领导。大嫂是一个勤奋、贤惠、利落的农村妇女。我们一进家门,就受到大哥大嫂的热情款待。我看着大哥家光洁的地板,精致的家具、雅致的房间和大嫂优雅的举动,不由自主地羡慕起大哥的家庭。饭后我们起身告辞,大哥大嫂出来送我们。到了路口,我让哥嫂止步,大嫂说以后要常来家中呆着,我答应着回告;大哥用恋恋不舍的目光送着我们。我走了几步,回转看,见大哥大嫂站在原地,微笑着看着我们。我向他们挥挥手,又继续往前走,再回首看,他二人还站那儿向我们挥手。我非常感动,用力挥手向他们告别。那一刻,我觉得和这城里的哥嫂又亲近了好多。
从那以后,我仿若中了邪一般,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诚意热情相待。客人要离去的时候,我都主动地送出好远,目送他们的身影渐行消失,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这样我自以为很温馨,也给人带来温暖,时间长了形成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年。
随着工作的调动和生活的需要,现在我也在城里安了家,住上了楼房。我却发现,现在的城里人和我原来想象的城里人大不相同。同住一栋楼,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两人见面相遇,不知姓甚名谁,如同过路人一样。邻里之间犹如陌生人,互不理睬,更谈不上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家中来了客人,以礼相待。客人走时却只是在自己的门口握别,甚至有的连客人走下楼梯的时间都不耐烦等待,就“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即使连轻轻关上门的动作好像都不屑于去做。刚开始的时候,我很难接受,更不习惯,觉得人和人的关系就在这关门声中远了好多。仍是把客人送下楼梯,走到院中,目送客人离去。可是时间一长,也便被同化,也习惯了不再下楼送人;习惯了站在门口说着话握手告别;习惯了不待客人走远便关上了门……
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那是一位享有盛名、桃李满天下的琴师。我们已经提前通过电话,没想到的是,我一进小区的大门,就看到这位满头白发的老教授站在秋风里等候我。因为他们这个小区面积很大,又地形复杂,他怕我找不到他的家门,所以放下电话就下楼来等我。握着老教授那冰凉的双手,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了。告辞的时候已是黄昏了,我再三保证已记住来时的路了,但和善的老教授还是坚持着把我送到小区的门口。我走得很远了,却感到背后的那双眼睛还在目送我呢。我忍不住回头,果然,在黄昏的路灯下,老教授还如我告别时的姿势,一只手还在向我挥动。那一刻,我这颗已经冷漠了很久的心,瞬时装满了亲情,那种久违的动作又一次打动了我的心……
电影里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一对曾相爱过的男女在某个路口相遇,擦肩而过,没有多看一眼就渐行渐远,留下一个无言的结局。生活不是虚构,悲哀的是这种场景却发生得更频繁,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一次的擦肩而过。能够相遇,本来就是一次意外,是万分之一的机缘巧合。也许不久后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变为陌生人;或者曾经碰撞擦出火花,后来又相忘于江湖。人生就是一部永不散场的电影,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看客。电影中的一些人偶然出现然后消失,一些人停留片刻后也都离开,没有人能够坚持到最后。如果快进就会发现,这不过是出场与谢幕的交织罢了,一切都由时光所操控,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割舍已逝的曾经,而要固执地留守在回忆里等待时间倒流,过去重现?
雁过有痕,所以我依然怀念已离开的过客,珍惜现在我身边的他们,期待将来会出现的另一群人。
所有人,所有的他们和她们,不管现在是否结识,我都要对你们说谢谢!
忙碌的生活让人充实,
只是不免生出厌烦情绪;
杂碎的事情充斥生活,
忙碌也就使人心浮气躁。
不停地忙着手头的事,
想着后来的事,
似乎一刻也不得歇,
歇一刻便觉心里发虚。
眼前的事还没做完,
却又被后来的事逼得不行。
计划只是一条预设的路,
沿着路一直走,
终点就是目的。
困扰的不是到不到得了终点,
沿路前行的速度却是关键.
自己总被落在计划的后头,
也就只有死命的往前追赶。
可,越赶就越累,
越走的路就越不平顺,
疲累之态越发明显,
前进也就越发艰难。
不是说,
能忙碌是幸福吗?
为何心中总感觉不到那期待的快乐呢?
在生活中不停地行走,
又在生活中莫名走失!
清理电脑上的文件,只要轻松的一键还原。清理家中的书橱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多年来书橱就像一个大杂铺,自己喜欢淘来的书,单位统一发的书,教师培训的书,自学考试书,教学辅导书,以及儿子的高考书,统统塞进里面。以致这个铺子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要想从铺子里找出心仪的“货”,要翻上半天。清理书柜,成了当务之急的事。
其实书橱原先也清理过,那很早的纸张发黄的书,就像被岁月淘洗得面黄色衰而失宠的嫔妃,我也将她冷落在书柜的最深处。可新书源源不断地添加,三个橱子已塞满,再添“新人”已无立锥之地了。
我不得不弃旧换新了。我把那些过时的辅导书,发黄变霉的自学考试书,还有那些认为看不上的书从橱中请将出来,要将它们的身价缩水卖给那些吆喝着不能让你午睡的收废品的人。说实话,卖这些书我还是有点舍不得的,尤其是自学的书,能让我拾起过去挑灯夜战的回忆。可看到卷曲的书角,黄皱的纸张,晕散的笔迹,几十年都不碰一回了,我留它还有何用呢?与其藏在深闱,不如让它重获新生。
妻说:“家无长物,尽是书了。全部卖掉也不损失什么。”从功得计,妻子说得不错。如今在互联网上,什么资料查不到?但我不会全卖的,不仅仅是贵买贱卖我心里接受不了,更重要的是读书人,将最后的一点书香气都交与了收废品的小贩,我很惶恐。
这种想法与一编辑朋友不谋而合。她说,在冬日暖阳中,泡一杯茶,听一曲乐,捧一卷书,那心境是在电脑前找不到的。看样子高科技产品能满足人的感官刺激,还不能真正征服人的心。
我喜欢买书,尽管我很少有看完,都是在三分之一处终结,有时跳读其中的精彩部分。就如登基的皇帝,搜罗天下美女在三宫六院中,宠幸的只有那么几个人。
写到这,好像总不自觉的将书比做女人。这让我想起有些书痴,爱书如爱女人。据说某钱姓先生,在他的书房中贴有这样的条幅:“书与老婆恕不外借。”将书与老婆等量齐观,可见爱书之深。
我没有缘分对书如此痴爱,但看到书橱上的书整肃如兵,尤其是书脊上的书名,像一双双眼睛,我与他们对视时,心里有无比的惬意。
我将新书摆上了书橱,不觉眼前耳目一新。不经意一回首,看到被我从橱中清理下来的旧书,横七竖八,仆满于地,就像边关老将,带着曾经的辉煌,无奈的血卧沙场。我顿生怜惜之情。
我还是打开一个物柜,清去杂物,把旧书放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