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心情日记范文六篇
考试时候的心情,应该像雨淋过的青石板路,带点潮湿、带点晦暗,也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发霉的苦涩味。虽说自小学开始,大大小小的考试便不断地折磨着人的神经,几天以来,考试就像绳索一样,让你整个人围着它运转,哪怕是有稍微一点的背离,内心就会立刻受到谴责,觉得自己对不起爸妈的一番苦心。
这是一种心理错位,表面的在乎成了内心焦灼的等待,期盼的心情最终却转化成了疲倦的双眼。考试对一个学生来说意味着太多太多,容不得你不在乎。你可以说鄙视考试,可是你无法避免劳累的怪圈,也无法逃脱被考试奴役的命运。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很少和考试联系起来。一段时间的欢愉,最后却总是和痛苦的考试联系起来,也许这就是中国学生的最大悲哀吧。
考试时期的耀华校园别有一番风致,耀华帖吧的话题也少了。这个时候,是注定和郁闷无法脱离的,让人无法产生出“静室苦茶品评书”的感觉,而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是读不进去书的。说句实话我有点不太习惯这样的生活,无法享受每天早晨六点就在窗外读书的奢华。可即使如此,我依然抱着一颗感动的心去看待刻苦的同学,人这一辈子能经历多少事情?等过了这一段岁月,等你我都走出耀华,这样的景致也许就永不会再发生了。
考试时期的心情不好,但是绝不至于很差。窗外有风吹过最好,可以让胀胀的头脑清醒一下。泡一杯清茶,我也复习去。
为什么?你每一次都先挂我的电话,我知道我有那么一点无理取闹,只是心理、思想有一点问题吧~为什么你总是问我一些我没有去想过的问题~为什么?总是问我一些家庭问题~问了我也是白问,不知道怎么去描述我的心,好像已经沉睡了一样~不想去想太多的问题!因为很多问题都是、不是我喜欢的那样~都不是能让我快乐开心的事情!都不是能让我好好闭着眼睛安稳睡觉的事情!所以我从来不去关心、也没有人来关心我~这正和我的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安静的呆在哪里~等着别人把我给忘记了、可能是心理太懒惰了。
当我想要的东西没有全部拿到时,我宁愿什么都不要,当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心思去想、那些想要的爱情时,我已经学会平淡看待了、也许某一天你会看见我的这些 心里话,也许你会很生气,也许你会很伤心,假如你不是真的爱我而结婚的话,我想你是不会有伤心的那一天,那就说明因为我们都会是平淡之人~正如你所说我的那样吧~我是一个不会上进之人,我的脑袋里,有时候总是想静起来~好像我已经变得很没有心没有肺,是我自身的原因还是环境的原因,思想越来越找不到出路了~有时候挺害怕这样的我,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
一大早被宝贝叫醒,看表还不到6点。今天星期天该睡个懒觉的,于是乎我敷衍了几句后又睡,她一个人看书。刚睡着又被她叫醒唉…小家伙非要我给她讲一篇故事。我只好蒙眬着睡眼给她读。《妈妈,我爱你》读着读着被里面的故事感染了,文章说的是鹿妈妈和孩子被一群狼追赶,小鹿跑不动了,鹿妈妈没办法只好衔起小鹿拼命跑。树枝割断了鹿角,路边的荆棘划伤了妈妈的腿,血染红了满是青草的路...跑到悬崖边,鹿妈妈的力气已经耗尽,她已无法带着孩子跳过去了,狼狰狞的望着这对母子。最后关键时刻,鹿妈妈奋起一跳。在接近悬崖的最后一刻,拼尽全身力气,把小鹿甩到对面的草地上,而她朝悬崖下坠去.....
一读文章开头我就预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可是在读的过程中还是泪流满面…..声音也颤抖。再看孩子,她也是,还听到了她的抽泣声。故事结尾的时候,她跟我要纸巾……
今早小家伙真的变乖了很多,自己穿衣洗脸梳头,还对我说“妈妈,我爱您”。我顺势问她如何爱妈妈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本来还想再引深一下,可她马上反弹似的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你别说了!”哈,这么快就不耐烦了。
唉,伟大的母爱啊,孩子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妈妈的苦心?
想想我们不都是这样吗?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后,才真正懂得父母的伟大无私......
自从离开故乡之后,四十多年来,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那些初次相识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问我:“你是哪里人?”
我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的:“我是海南人。”
紧接着他们又会提出许许多多,各式各样有关海南的问题。在他们眼中,我俨然成了海南的“百科全书”或“全权代理。”这当然只是我的一种感觉。但这种感觉却并非凭空而生,以我这几十年在异地他乡漂泊的经历,我确实感觉到,我们这些流落异乡的游子,时时刻刻都和故乡同呼吸共命运,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而难以分离。
五十年代初,我才十七岁就离开故乡远赴北京读书。初出茅庐的我,许多方面都固守着海南的生活习惯而难以入乡随俗。首先是一口浓重的海南腔的“国语”北京人听不懂;然后是光脚穿拖鞋进商店逛大街令北京人看不惯;到澡堂里“冲凉”,别人都把衣服脱得精光泡在池子里,唯独我硬是穿条衬裤在池边用水冲洗而成了“众矢之的”;最令北京人惊叹的是,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可我仍像在海南时一样,把毛衣穿在里面,外面套一件薄薄的白衬衫……。这便使我在北京人眼中成了“异数”(犹如今天的“另类”)。由此又进一步“误导”他们“歪曲”了海南人的形象:敢情海南人是这副德性!难怪一听说我是海南人,许多人都感到新鲜和好奇。自然,这同时也表明,那时的北京人对海南非常陌生。
过了若干年,到了电影《红色娘子军》放映的时候,情况就有点不同了。当别人知道我是海南人的时候,便常常会竖起拇指说:“你们海南的风景真漂亮。”或者再加一句:“你们海南的女人真不简单!”,好像海南只有风景加“娘子军”。这当然又是一种误解。而这种误解的发生又是出于人们对海南所知甚少。那时的海南,基本上还是一种封闭的状态,与外界极少交流沟通,来往也不方便,人们只是从电影上看到过那里的大海、渔船、珊瑚和椰子树,似乎这就是海南了。我身为海南人,虽然很想予以纠正和解释,但又碍于故乡的贫穷和落后而难以启齿,不便多说。
后来又听说了新编历史京剧《海瑞罢官》,心想可以借此为海南和海南人炫耀一番的。但它很快便遭到了“全国共诛之”的灭顶之灾,我当然也不敢再以海瑞的同乡自诩了。
我去过东南亚一些有海南人居住的国家,当地的华人作家朋友也喜欢问我:“你是哪里人?”当知道我是海南人的时候,也常常会有一种共同的反应:“你也是海南人么?”我不懂那“也是”是什么意思,是说天底下海南人太多了,现在又多了我一个?或是说海南人有什么与不众不同之处?后来他们又列数当地一些海南籍的名人(侨领、富商、官员、学者、作家……),并问我是否知道和认识?我这才明白,在海外华人社会中,海南人向来以勤劳刻苦艰苦创业而著称。这“也是”二字便分明表示了他们对海南人的好感。我固然不敢与那些名人们并论,但此时此刻,也确实因为有这样的同乡而感到有几分自豪。
自从海南建省,特别是成为大特区之后,外地人对海南的认识和了解加深了,他们对海南的看法也有了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无足轻重,更多的是充满热情的`赞美和向往。一时间,海南竟突然成了另一种意义的“宝岛”,人们如潮水般地涌去那里掘“宝”。于是,一些新朋友知道我是海南人时,那神情和目光便有些异样:你的故乡那么好,你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故乡?现在为什么还不回去?一些老朋友也问我:眼看海南的面貌日新月异,许多海南人都“发”起来了,你不后悔当初离开故乡?这其中也有些人会开几句并无恶意的玩笑,什么“到了海南才发现自己身体不好”之类,无论如何,这都表明现在的海南在人们心目中已有了与往日不同的地位和影响,也有了份量。即使是那些对海南“另眼”看待者,我也不想否认,那也是一种对海南的特别关注的目光。
还记得前些年曾从杨东平的《城市季风》中读到过这样的话:“对自己家乡的尊崇和偏爱这种乡土感情,恐怕是人类最基本、最久远的情愫之一。”我想补充的是,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人而言,这种感情尤以海南人为甚,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有些不同。譬如说,同样是回答“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北京人总使人觉得有点“生怕被别人冒充了”的自负;就好像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似乎天生来就“目空一切”;而广东人更喜欢摆出一副“大佬”的架势,大惊小怪地:“哇!我讲话你还听不出来?我是广东人啦嘛!……唯独海南人回答时比较坦诚老实,还带着几分谦虚,极少夸夸其谈甚或招摇惑众。
情况比较复杂的是我的儿孙们。当有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时,他们所面临的往往是一种“两难”的困惑和选择;按传统观念,当然应该说是海南人;但实际上,他们却出生并成长于上海,早就把自己当成“上海人”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那些在海外定居的海南人的家庭中。不过,我注意到他们的子女在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书面的或口头的),都不会忘记加上这样的说明:祖籍海南。这便明确了海南是自己的“根”的所在,自然就延续了自己和故乡那种不可变更也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相比之下,看来还是海外的海南人对故乡的感情更深也更真。这是颇令我们这些生活在国内的人们自愧不如,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肯定的是,“你是哪里人?”这样的问题我今后还会遇到,我当然还是会像过去一样地回答:“我是海南人”。但也许因为这样的问答已经太多了,久而久之,便有点麻木和不以为然,但同时也不免有点心虚: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了,我还算个海南人么?如果还承认自己是海南人,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似乎更应该为故乡做点什么;最起码是要缩小由于相隔时间太长而造成的与故乡在感情上的距离。于是,便有了这篇零零碎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