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人生哲理作文集锦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哲理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哲理作文 篇1

  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谁也不想成为一个生活的失败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唯恐失去身份地位,对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把他扔到繁华的大街上却无人关注。翘生活,不无诗意,充满憧憬,虽然触手可及,但真想偶尔“翘”一回,真没那么容易。我们这些人,收集地图,旅行包,却从未真正走出过自己的城市。因为正如美国教授莱斯特,梭罗在他的《知识创富》中所说的,“财富是资本主义衡量成功的最终标准。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是重要的,值得献殷勤。他们值得别人尊敬,也要求别人顺从。在尊贵次序的排定中,财富一直是重要的,但它正日益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如果你想证明自己,就必须参与这个游戏。这是一个甲级游戏。如果你不在那里玩。那你注定陷于次等。”

  是的。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也几乎是唯一的话题。我们每时每刻都被成功人士的故事所包围。传媒、饭桌、颁奖会,无孔不入地叫嚣:要成功!要成功!可当所有人都在通往成功大道上狂奔时,其结果可能是崩溃。因为对财富的需求膨胀到极限,对个性的需要则可能妥协到了几近泯灭。曾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幸福感却在下降。很少有人质疑这一结论。因为人人感同身受,金钱越来越多,物资越来越丰富,但不安全感和挫败感却与日俱增。

  成功是为了幸福,如果成功不能带来幸福,成功就不再是名利场上用做炫耀的名词,而是规划自我人生的动词。通俗地说,幸福就是放下功利,做一些虽然无用但自己喜欢的事,或许这才是救赎之道。比如,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做点在别人看来“离经叛道”的事。

  其实。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xx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在钢铁森林中生活,有一千零一个愿望。不如有一千零一个妙方,每个妙方都让你的生活更悠闲自在。正如喜剧作家范托尼所说,都市中懒人的最高境界,是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慢慢生活,轻轻感受,不要让城市的高楼和纸醉金迷蒙住了眼,这才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生哲理作文 篇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农户调教耕牛初学种地,为防止牛不守规矩,于是,儿子在后面负责稳犁,老父亲在前面负责牵着牛绳,这样一前一后,把牛控制在中间。为了提醒父亲不开小差,儿子每吆喝一声:“爹,走!”父亲便朝前走,牛也听话地跟着往前走。

  过了些时日,他们想,牛虽不能言语,但却是聪明能干的动物,经过数日调教,应该学会独立工作了。这天,儿子照样给牛套上套绳,试着让它独立完成任务。没想到,任由儿子怒吼暴打,牛硬是愣在原地纹丝不动,儿子没招了,情急之下大喝一声:“爹,走哇!”牛却毫不迟疑,乖巧地往前走了。

  原来,牛并不笨,在它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势:把一声“爹,走!”当成了工作指令。如果要让牛改变思维定势,重新听令,谈何容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求别人做一件事,如果方法不当,会给被动方造成误解,效果大打折扣。有时候,别人可能已经很优秀了,只是你的检测方式和最初的要求方式发生了改变,学习者一时还不能适应,尚无法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因此,不能一味指责别人学无所成。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上课。”学生便齐身起立,向老师问好。而有一天,当老师刚走进教室,突然改用手势了,学生却面面相觑,稳坐不动,你能怪学生无礼吗?

  运动场上也是一样,运动员只听发令枪响,便开始起跑,可在关键时刻却换成了广播:“开始……跑。”结果可想而知。你能判定最后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实力最差吗?

  职场上更是如此,某公司招聘人才时,试图考察应聘者的思维变换能力。招聘启示上特别注明:面试时采取随机问答的方式,可在面试现场,却要考考应聘者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应聘者没有思想准备,结果不尽理想。一位落聘者被另一家同类公司选用,他的新型规划投入市场,为该公司赢得了更多声誉。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害得先前那家公司后悔不已。

  所以,我们在对别人提出要求之前,先要想想,选取一个最恰当的方式,又以同样的方式去检验,在同类中择优效果才会更好。

人生哲理作文 篇3

  一个小县城的一所中学开家长会,来了几十位家长。

  几个女同学负责接待。可有些孩子,根本不懂接待是什么意思,她们只是把家长们迎进来,让座、倒茶。

  空下来的时候,就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的女孩子们把眼光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那是转学来的一位同学的`母亲,来自北京。她的容貌并不漂亮,衣着和发式也并不显得很时髦,可是女孩子们用她们仅有的词汇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她最有风度。

  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去给那位母亲倒水,回来时,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同学们说:“你们猜,我倒水时她对我说什么了?”不等同学们猜,她就说了出来:“她说,谢谢。”

  女孩子们面面相觑。在她们这样的年纪,在她们这么偏远的小县城里,没有谁用过、听过“谢谢”这两个字。这是一个多么新鲜、温暖的词汇啊。

  女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去倒水,然后一个个脸红红地回来。轮到去倒水的女生甚至会有点儿心跳,她们总是害羞地走到那位“最有风度”的母亲面前,轻轻的加满水,红着脸听人家说一声“谢谢”。那个时候的她们,还不会说“不客气”。

  那次家长会后,那个转学来的同学成为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大家都认为,她拥有一个最最幸福的家庭。从那次家长会后,那些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学会了一个极温暖的词汇:谢谢。

  在人和人之间,最容易建立起亲近感觉的方法就是礼貌。

  当我们每个人都开始使用那最最简单但也最最温暖的词汇时,我们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