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1-08-31

  开学伊始,一个熟人的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细细倾听,孩子的一句话道出原因:“老师和大家一起一边看书一边聊,一直聊啊聊,真无聊!”一打听,原来,这个孩子在一个以阅读教育为特色的班级。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教育随笔

  阅读,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书本,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是不可或缺的朋友。所以,我们总希望孩子们能在阅读中渐渐爱上书本。

  我发现,孩子在毫无压力和目标的状态下,都是喜爱阅读的,因为书本中有他们未知的新奇世界,有他们未曾经历的非常体验。因此,在可自主的前提下,孩子们大都喜爱阅读。但是,的确有许多家长和教师反映,孩子不喜欢阅读。对此,我的观点是: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在成人身上,是成人让孩子不喜欢阅读。

  我清晰地记得,在儿子读小学时,我带他去杭州西湖游玩。出发前,他对旅行满怀期待。旅途中,看着车窗外的美景,我对他说:“西湖边桃红柳绿,美不胜收,你仔细看看,这些植物在栽种上有什么特点,回家后你要完成一篇作文。”就从那一刻起,儿子对游玩趣味索然。

  不久,我哥哥带他去钓鱼,估计我哥哥一定没有对他提过类似的要求,所以,提着两尾小鱼回家的他兴奋异常。那周,他写的作文《舅舅带我去钓鱼》第一次被教师当做范文展示了出来。

  瞧,没有明确的要求,孩子全凭自己的感受完全投入其中,其情绪体验自然更为强烈而深刻。同样,当孩子翻开图书,开始期待中的“梦幻之旅”时,教师的一个目的性很强的要求——“看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自然打击了孩子的阅读兴致;当孩子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时,教师的一句“看看小老鼠的表情是怎样的”无疑打断了孩子的奇思妙想。

  这样的集体阅读,让孩子产生了“聊得真无聊”的厌倦,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疏离书本。

  当然,极富责任心的教师,总是想让孩子在看完每本图书之后,可以收获文学作品传递的精神和思想。但值得琢磨的是,孩子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道理”的认知,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在幼儿园里,幼儿感受和体验的途径就是“把玩”,即动一动,玩一玩。

  绘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将“要为理想而坚持,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妥协”的道理,通过鸭子和天鹅两位朋友比试“谁最棒”的故事,生动地表述出来。在教学设计中,为了避免“聊得真无聊”,我采用了引导孩子共同参与故事中的游戏的方法,力图使孩子通过“玩故事”来感受坚持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在活动中,当孩子阅读到“鸭子和天鹅为了赢而一动不动”的时候,教师随即引导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早已跃跃欲试。第一次做游戏,在故事角色“蜜蜂”“乌鸦”的干扰下,一些孩子纷纷落败,但最后获得胜利的,也一定是孩子。

  在短暂而简洁的有关输赢原因的交流之后,教师在第二次游戏前引导幼儿思考:“鸭子和天鹅在比赛中,心里念叨着什么?”孩子不约而同地复述着故事里的语言:“我要赢,我不能动,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教师便顺水推舟:“瞧!它们在比赛时心里老想着一句话,可以帮助它们一动也不动。一会儿,你心里也想一句话试试,看看能不能坚持到胜利。”

  果然,在第二次游戏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胜利。在交流环节,面对教师提出“你当时心里想什么”的问题时,孩子们纷纷回答:“我想,我要像鸭子一样不能动……”“我想,妈妈,我一定不能动……”“我想,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看,就能不受影响……”

  此时,我画龙点晴般地完成了绘本主题思想的传递:“是啊,以后做事时,心里老想着这件事,这件事就容易做成功。”

  显然,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体验作品的主题,而教师则追随着孩子将绘本的道理渗透在教学中,一切便显得自然而妥帖。可见,孩子对道理的认知,不能单凭“聊”,而应充分利用绘本故事营造的情境,让他们在感同身受中接受得心悦诚服。

  我以为,以绘本为素材的集体阅读活动,教师只要努力将教育必需的内容,采用以玩耍为主的体验性活动形式来呈现,孩子就能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书本。

  幼儿阅读教育专家周兢教授曾说:“早期阅读带有早期儿童鲜明的学习特征,那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因此,幼儿集体阅读活动的规律,值得我们去好好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