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沉淀(随笔)

时间:2021-08-31

  《生活的沉淀》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描写细腻,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为了生计,一直劳累奔波,为了家,为了孩子,总是披星出门,戴月而归,餐霜宿露,风里来雨里去,留在记忆深处的,就剩一杆烟锅,一脸的沉默,一身的坚毅。而母亲的身影在记忆里就像印在陈旧的窗户纸上,在昏黄的煤油灯的亮光里,摇曳。

  站在时光里瞭望,生出几多感慨。很小的时候,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很难看到父亲的身影,印象里总是母亲一人操持家务,忙里忙外。记得那天,我在门前的大杏树下自顾自地玩耍,母亲刚好走出大门,正要抱柴禾回家做午饭,行走到我玩耍的地方时,忽然,隐隐约约听见,“噋——”的一声闷响,我高兴地拍拍手,嚷道,妈,快听,那边放鞭炮。母亲停下脚步,微笑着说,那是你爸炸石头的地方,是炸药,不是鞭炮。母亲回过头去,朝有声音的那个方向望了一会,就走开了。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望了一会儿,什么也望不见,因为席杨的那座山,挡住了所有的视线,所以就悻悻地想,遍地都是黄土,那来的石头,还要用火药炸呢,我挺纳闷,朝那边又望了一下,就自顾自地玩耍。于是,我便记住了那个方向,在心底。每当听到有声响的时候,我就会第一个冲出门去,站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向那个地方极力瞭望,尽管啥也看不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会那么冲动,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看到什么,总会情不自禁地有意无意地向那个方向望去。

  我家门前就是一条南北方向的狭长深沟,门的对面是山,太阳总是从对面的山顶爬上来,我就知道快吃午饭了,那就是我的钟表,特灵。沿着沟边往南,一直延伸出一个长长的山梁,既平坦,又宽敞。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全家的瞭望台。盼天晴,盼天阴,看天气。天下雨,站在那里看干枯的小河里是否有水流淌;大人们,可以观云适天气,查风向,辨阴晴;我站在那里,看云朵,能看到山脚下的一所小学校里,小孩子如蚂蚁一样的小黑点,在院子里动来动去,一阵犹如钟表的声响,便全都不见了踪影。

  某一天,下午,母亲领着我走到我们平时站立的地方,看了很久,嘴里喃喃自语地低声念叨着,该回来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呢。我知道母亲在说什么,我赶紧补充道,我爸肯定在路上走着呢,只是太小,我们没有留意,没看到,再仔细找找。瞪大了眼睛,远望。我终于在山脚下的马路上,看见一个黑影,便手舞足蹈地扯着母亲的衣襟,用手指着,连声嚷道,看,快看,我爸在那里,正往回走呢。母亲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了半天,还是没看到,便笑着对我说,你看花眼了吧。我不吱声了,一时间我也找不见了。我很无语,明明是看到了的。正寻思着,又出现了,原来在路的拐弯处,有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会,母亲也看见了,笑着对我说,小孩子的眼睛就是亮。我一扫刚才的不悦,静静地站在母亲身旁,屏住呼吸,眼睛随着黑点一起移动,生怕一不留神,又会丢失了似的。一直看着那黑点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淡忘在无尽的路途之中时,我们终究有些失落,还不免朝那个方向望了望,母亲牵住我的手,便慢慢地往回走,轻轻地说道,不是的,好像说给自己,又好像说给我听,我一句话都没说。跟着母亲朝家的方向走去。

  那天的晚饭很迟。

  为了省油,母亲没有点灯。皎洁的月光从窗台照进来,落在母亲的身旁,母亲在使劲地衲着鞋底,我虽然躺在床上,眼睛一直忽闪忽闪地,没有睡意。听到响动,虚掩的木门被吱妞一声推开,进来一个人,我静静地看着。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说道,回来了。那人没应声,径直说道,怎么不点灯。母亲没吱声,窸窸窣窣地摸出火柴,“嗤——”的一声,点亮了整个窑洞,我看清了那人的脸,黑瘦中长满胡须,我一骨碌爬起来,喊到,爸——。父亲摸摸我的头,说道,还没睡着,赶紧躺下,别感冒了,帮我摆好枕头,硬让我躺下,并帮我掖了掖被子。怎么才回来。父亲没回应。吃了没,我给你把饭热热。不用,吃过了才往回走的。母亲没说话,父亲也没说话。晚上到底父亲吃没吃,我不知道,因为我是个瞌睡虫,在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天大亮了,母亲依然在衲鞋底,至于母亲昨晚睡没睡我不知道,当我睁开眼睛,就没看见父亲。我很好奇,问母亲,我爸呢。母亲淡淡地说,回来坐了一会,拿了一些干粮,就走了。我还没来得及跟他好好说说话呢,就偷偷地又走了,我一脸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