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随笔)

时间:2021-08-31

  《生活在别处》对保罗·高更进行了客观地介绍,于不拔高的前提下,还原了保罗·高更的艺术人生,给人以别样的启迪。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逝世一百年后的今天,他的超常天赋与传奇身世,在毛姆先生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中神奇地复活了。一九一九年,已经小有名气的威廉·毛姆在出版了这部小说后,更在英国文坛引起了持久的轰动。人们在阅读并感受小说魅力的同时,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生前默默无闻的保罗·高更。经过翻译,《月亮和六便士》走向了全世界更多的国家,也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了,一位生活在世界边缘的活生生的大人物。历史从一个世纪跨越到另一个世纪,但是,关于人类生存价值和生活态度的看法,却随着这位神秘人物的出现,而探讨得越来越激烈了。

  在小说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复制了保罗·高更太多的人生传奇,除了他的疯狂、他的做作,他对爱情的冷漠无常,他对友情的熟视无睹,可能是毛姆刻意添加上去的以外,其他的情节,基本上被认定就是高更个人的生平。在他去世后,评论界终于肯对他盖棺定论,将他的绘画作品,称为印象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对于画家保罗·高更本人,也获得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美誉。如果将林肯、梵高的成功,看做是一种励志,那么高更的成功,则更多的带有一种说不出口的,辛酸的滋味。

  早年的保罗·高更在海轮上工作,后来又来到法国海军服务。在他二十三岁那年,高更成为银行里的一位股票经纪人,从事着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白领工作。由于家境富裕、收入丰厚,年纪轻轻的高更,就和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结为伉俪。婚后,他们生有两个孩子,妻子也有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得幸福而和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某一年,三十五岁的保罗·高更,由于受到内心的感召,毅然决然地辞去了银行里的白领工作,跑到巴黎去学习绘画艺术。在毛姆的小说里,思特里克兰德被描述为一个性格怪异的、不食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男人,惟独他忠诚的妻子,和妻子的朋友在将就着他,而他却对妻子的忠诚和家庭的温暖置若罔闻。也许是毛姆为叙述的需要,特意加进去的一个情节,文中的青年作家“我”由于为人坦诚,被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委托到巴黎去寻找她的怪异丈夫,原本“我”以为,这个负心汉抛弃妻子和孩子,一定是受了某个神秘女子的诱惑,他八九不离十是藏在巴黎某家豪华的宾馆里消受爱情。结果费尽心机,“我”却在一栋破旧不堪,甚至肮脏凌乱的筒子楼里找到了他。这个“负心汉”没有背着妻子在外面偷情,却独自躲藏在这个偏僻的角落里练习绘画。“我”好心劝他回去,说家里的妻子孩子非常想念他,希望他继续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他却不为我的劝告所动,意志坚定得很。现实中的保罗·高更在巴黎输得一败涂地,他早期的写实主义绘画,在画展中不被人看好,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几年后,为了积淀创作灵感,他搭乘邮轮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那里定居并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他靠帮助当地人耕种农田、采摘果实赚取微薄的收入,然后,再拿着这些钱去购买用于绘画的画板和涂料,周而复始,过着远离现代文明的简朴单纯的生活。在美丽、宁静、纯天然的塔希提岛,艺术家的灵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画笔像着魔了似的,在他的画板上涂抹出神奇的作品,这些棱角分明的作品,使他在去世后的几年里名震欧洲,也让他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被评论家津津乐道。他在塔希提岛过着近乎原始社会的简朴生活,与当地一名十九岁的少女结婚生子,在他的过人才华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他在当地并没有受到什么特殊的礼遇。在晚年的时候,高更感染了麻疹,土著人视他为魔鬼,远远地躲着他,惟独他年轻的妻子对他不离不弃,将爱情守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在这片孤僻荒凉的小岛上,演绎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