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的演变教育随笔
每月一次的“小舞台”要开始了。孩子们一来,我就忙着给他们一个一个地装扮,戴头饰、换服装……等我为所有的孩子都装扮好以后,表演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组先上台,扮演小公鸡的毛毛神气地走上了舞台,接着该是“小狗”上场啦,可是扮演小狗的豆豆正和旁边的妮妮玩得欢,根本不知道轮到他上场了。此时,我着急地在一旁提醒:“小狗,快出来呀,该你了。”演“小狗”的豆豆这才明白,他立刻慌张地走上台,可却愣愣地看着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我又着急地提醒他:“快说呀!大家好,我是小狗……”我在台下手舞足蹈,豆豆则在台上看着我,我说一句,他说一句。在我的指挥下,第一组终于演完了。
第二组上台了,胆小的彦琢出场了,她扭扭捏捏地走上舞台,站在台中央紧张地摆弄着衣角,低着头什么也不说。我着急了:“彦琢,快说呀,喔喔喔,我是小公鸡……”尽管我一个劲地提醒她,可她站在那儿一点反应也没有,下面的孩子开始坐不住了,有的学着我的样子说“你快说呀”,有的开始打闹起来了。我一边忙着提醒彦琢,一边忙着管理下面的观众,弄得自己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小舞台就在这样混乱的场景中匆匆结束……
今天,我成了“小舞台”的主角,上蹿下跳,幼儿只是在我的提醒和指挥下完成他们的表演。怎么会这样呢?原来,有的'幼儿因为不理解剧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上场;有的幼儿缺乏合作能力,不会和同伴一起表演;有的幼儿比较害羞、胆小,站在舞台上一下子看到下面坐了那么多人,紧张、害怕、不敢表演。而坐在下面的观众因为断断续续地看着不连贯的表演,失去了兴趣,也坐不住了。
以上这些表现集中反映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表演过程中的合作能力较弱。显然,这样的“小舞台”不适合小班幼儿。我不禁想到,今天的“小舞台”,我成了舞台上的主角,幼儿并不开心,什么样的“小舞台”才是适合小班幼儿的呢?
经过一番思考和对小班孩子的观察,我突然发现不应该撤销“小舞台”,而是要增加几个相同场景的“小舞台”,我把一个“小舞台”变成了五个“小舞台”。此外,我还放大了装扮区,在装扮区内提供各种便于孩子自己装扮的材料,如手套、头箍、头饰、即时贴、围裙等,而且数量充足,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孩子们自由地在装扮区选择、尝试和装扮,他们一会儿戴戴小狗的头饰、一会儿贴贴小猫的胡子……非常开心、满足和喜欢。我则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忙着帮每个孩子一一装扮。
当孩子们自己装扮一新进入新的“小舞台”后,发生了这样的情景:一号“小舞台”上,原本见人说话就紧张、脸红的令令居然演起了主角,在忘记台词的时候,他机智地盯着演小公鸡的敏敏看、听,然后转过身学着小公鸡的话和样子继续演下去。原来,他从小公鸡的表演中获得了提示,想起了自己要说的话。二号“小舞台”上,扮演小公鸡和小鸭的孩子声音响亮,演得惟妙惟肖。三号“小舞台”上的孩子们演着演着突然停了下来,只见他们站在原地认真地看着二号“小舞台”上同伴的表演,看完后还使劲地鼓起了掌。原来他们被二号“小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所吸引,成了他们的忠实观众。在我的轻轻提醒下,三号“小舞台”上的孩子们又重新表演,这下他们也声音洪亮,动作逼真。
这些情景让我豁然开朗,这样的“小舞台”表演——平行表演,更适合小班幼儿,它改变了舞台表演中幼儿轮流上台的刻板方式,能让幼儿相互观看、相互提醒、相互模仿,有了更充分的表现机会和空间;由于装扮区的扩大,幼儿能自主装扮,他们会把表演当成游戏来玩,表演时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体现了表演和游戏的有机融合。
【小舞台的演变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4.小舞台五年级作文